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admin 2023年03月08日 130次浏览

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副标题):无 ;

(作者): [日]沈国威 ;

内容简介:

新词创造编

引言 汉文与汉字的悖论

刘进才在诠释安德森(B. Anderson,1936-2015)关于近代民族主义兴起与国语形成关系的论述时说:

在欧洲各民族语言发展的现代谱系中,各个现代民族国家语言的诞生是以挣脱古老的神圣语言——拉丁文、希腊文或希伯来文,逐渐向地域方言靠拢,通过现代印刷语言从而建立起各方言区域的书面语言。

刘进才还指出:

对于晚清以降的中国而言,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印刷语言的产生和欧洲并不相同。[1]

中国与欧洲各国的情况不同,尤其是在印刷语言方面不可等同而视的意见是正确的。[2]但是有一点则与欧洲完全相同,即中国或亚洲汉字文化圈域内其他国家、地区所面临的也是如何摆脱“古老的”汉字汉文,获得近代民族国家的语言—“国语”这一共同的课题。我们需要把问题意识扩大到前近代的语言向近代“国语”进化的层面。[3]语言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语言的变化不仅是表达形式(常常被说成语法)的变化、词语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意义,即作为国家、民族、自我三个层面认同的核心装置;语言使用者获得了“国语”这一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可以说近代以降东亚各语言的变化,其重要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描述东亚语言的近代演化过程时,语言接触所引起的互动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作为表意(或称为音节、语素)文字的汉字没有欧亚其他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所具有的那种宗教的神圣性,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跨语言系统的书写符号体系。汉字为汉字文化圈提供了古典文本和记录语言的手段,同时,汉字所记录的中国典籍又被当作整个汉字文化圈的文章规范。即对于汉字文化圈而言,汉字使书面表达成为可能的同时,使用汉字的古典又严重地束缚了表达的自由性。因此,域内各“国语”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去“汉文”—中国典籍所代表的文章规范—的过程,但是尽管议论百出,甚

目录预览:

​ 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启微系列)
前折页
书名页
目录
导论编
第一章 新词研究与近代新词
第二章 近代新词与中日词汇交流
第三章 近代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新词创造编
引言 汉文与汉字的悖论
第一章 日本的近代汉字新词创制
第二章 来华传教士的译词创造
第三章 严复的译名与新国语的呼唤
语言接触编
引言 接触与应变
第一章 中国人遇到日本语
第二章 近代新知识的容受与日本途径
第三章 新名词,来自日本的“丑怪字眼”
词汇交流编
第一章 黄遵宪《日本国志》与日语借词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