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副标题:无
作者: 冯天瑜,姜海龙译注
内容简介:
前言
一
近代中国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关头。1901年,敏感的梁启超指出:“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中国自数千年来,常立于一定不易之域,寸地不进,跬步不移,未尝知过渡之为何状也。虽然,为五大洋惊涛骇浪之所冲击,为19世纪狂飙飞沙之所驱突,于是穹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遂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得不经营惨淡、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梁启超:《过渡时代论》,载《清议报》第82期)。
面对这种旷古未有的“过渡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政治和文化派别所作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抗拒“过渡”;有的致力于探究“过渡之道”,但对“过渡之道”所设计的方案又各不相同。就清朝统治阵营内部而言,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便分化出保守派与洋务派两大集团。保守派如同治间大学士倭仁、光绪间大学士徐桐,企图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去抵挡西方工业文明的来袭,他们声言,“道”和“器”均应一仍其旧,纲常教条不得有丝毫改易,从而坚持抗拒“过渡”的立场。洋务派则有限地赞成“过渡”,他们主张“变器不变道”,即在保存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留心西人秘巧”,提倡学习“西技”、“西艺”,也兼及“西政”,并在他们主持的部门和地区兴建近代化的军事和民用工业、修造铁路、创办学堂、组训新式陆海军。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当朝大臣有奕、桂良、文祥;疆吏则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张之洞是后起者。
19世纪中叶以后,清王朝的统治面临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大举入侵与不堪忍受外来侵略和专制压迫的人民揭竿而起这两方面的严重挑战。清廷权衡“御外夷”和“靖内寇”的轻重缓急之后,确立了“靖内寇为先”的方针。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洋务派便具有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他们所经营的“制器”、“练兵”、“兴学”等事业,显示了追求近代物质文明的趋向和对外部世界有限的开放态度,从而为中国脱离中世纪故道,纳
目录预览:
劝学篇(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上谕
《劝学篇》序
内篇
同心第一
教忠第二
明纲第三
知类第四
宗经第五
正权第六
循序第七
守约第八
去毒第九
外篇
益智第一
游学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