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
副标题:无
作者: 张维迎
内容简介:
序言
在收入本书的大部分文章写成之前,我不曾想到会有这本书。我只是偶尔觉得自己心中有一股东西要流淌出来,流淌出来的,只是一篇篇文章,没想到它们会汇成涓涓小溪。
我生长于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岁那年离开农村去西安上大学,读的是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家体改委工作,后来又去英国牛津大学读博士,1994年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现在大家称我为“经济学家”,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经济学与我的农村背景有什么关系。我的一些朋友和熟人甚至怀疑我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有一次,一位朋友问:“你真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吗?”我说:“是啊,你为什么问这个?”他说:“农村可以出作家,但不大可能出经济学家。”
2008年五月初三,我母亲过世了。母亲目不识丁,但一生最敬重的是教书的先生。在她心目中,“老师”是非常神圣的称呼。这或许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活眉眼树活皮”,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经济学家讲的“声誉机制”的最好概括。母亲过世后,我写了《我的母亲》一文,没想到这篇不到6000字的文章,感动了无数人,包括普通读者,也包括我的经济学同人。好友杨利川说:“这篇文章是张维迎的道德情操论。”他曾这样对我说:“如果说,一个经济学家的理论的真诚出于他的朴素的感情,出于对基层民众的热爱,出于他的人文理念,也许很多人不信,但你真的是这样。”
我写母亲的文章,不仅是出于对她的怀念,也是想表达一份歉疚。母亲活着的时候,我很少陪伴她。她给我的很多,我给她的很少。母亲去世的前一天,我本来是可以回去的,但因为当天要谈一笔给光华管理学院的大额捐款,我把工作放在她之前,就推迟了一天回去,结果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这是我终生的遗憾。遗憾,是因为决策失误。决策之所以失误,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不同事情的轻重缓急
目录预览:
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经济学家张维迎长成之路纪实,从经济学家视角看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态变迁 理想国出品)
扉页
版权页
目录
序言
我的母亲
父亲九十
发小玉平
村主任霍东征
东征还是村主任
公社书记曹志勤
非典型官员王六
挂面书记和柳青作品收藏家
同学田丰
命运多舛刘佑成
时雨春风李务滋
经济学启蒙恩师何炼成
诺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
给杨小凯的一封信
我的中学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