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叔本华

admin 2024年03月06日 56次浏览

教育家叔本华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弗里德里希·尼采;

内容简介:


译者序
《教育家叔本华》是德国思想家尼采(1844—1900)一部重要的短篇著作。它所讨论的叔本华(1788—1860),是在尼采之前、康德之后德国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尼采初次读到叔本华的巨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时,刚好21岁(1865)。在《教育家叔本华》中,尼采向我们细腻地描述了他初读叔本华著作的感觉。用尼采的话说,那种感觉就恰如“一个自然生物的内在力量魔幻般地涌流到另一自然生物的身上”;尼采也马上认定“叔本华就是我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教育家和哲学家”。自小就失去了父亲的尼采,把叔本华视为精神思想上“硬朗、有着男子汉气概的”父亲(前辈),阅读叔本华的著作,尼采形容自己就像是“儿子在倾听父亲的教诲”。尼采的很多重要思想,也从叔本华那里得到共鸣、印证、启发、教导。例如,大自然和人的本质意欲、智力与此的关系,很多叔本华特有的、有其特定丰富含义的概念和字词,也成了构建和表达尼采思想的重要工具,反复出现在尼采以后的重要著作中。
尼采与叔本华不仅心灵相通,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这种相通与相似是很好理解的,也不仅局限于叔本华与尼采这两个天才之间。因为除了英雄所见略同以外,英雄也因其相似的内在特质而遭遇相似的外在命运。
例如,叔本华和尼采很早就显现了思想天才的本色。叔本华在30岁以前就出版了巨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尼采在30岁之前就写下了《悲剧的诞生》、《论希腊人在悲剧时期的哲学》、《不合时宜的思考》,等等。
这两个思想家年轻时都曾在大学讲课,最后都因曲高和寡而惨淡收场:叔本华在柏林大学初开讲座,但前来倾听的学生从来不会超过三五个,到最后因没有听众而草草收场。同样,尼采在24岁(1868)就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语文学副教授(两年后成了正教授)。但仅过几年,在1872年的学期,在巴塞尔大学的全部156个学生当中,也只有两个学生注册要听尼采讲授古典

目录预览:

​ 教育家叔本华
书名页
版权页
译者序
目录
教育家叔本华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