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生产、流通和消费
;
副标题:无;
作者: [韩]千圭胜;
内容简介:
序言
经济环境正在快速变化。历史学家们说,纵观人类历史,革命性的经济变化不过三次。
数千年以前,以到处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类发明了农耕,人类开始定居,形成部落,进入农业革命时期,这是第一次经济变革。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大批量生产模式——工厂制,这是第二次经济变革。第三次经济变革则是电脑和网络的发明带来的信息革命。
这三次经济变化在每个时期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们的生活由此变得富足。但是,这同样也带来了副作用,环境遭到破坏,人与人之间也渐渐冷漠起来。
工业革命之前,农业是经济的中心,地主阶级是生产的支配者。生产成果也是地主所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出现,劳动者的地位上升,形成了新的组织机构——企业。政府机构的作用也由过去的治安管理和预防犯罪转变为直接参与生产与消费的主体。与此同时,生产创造的成果应该由谁享有的问题开始出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社会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为什么会出现经济问题?人们为什么不得不做出选择?做出哪种选择能把社会成本降到最低?生产和消费是经过什么过程连接在一起?会给彼此带来怎样的影响?价值是什么?怎样去界定?价格是怎样形成和变化的?谁决定生产方式和生产量?这些正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环境变化后,经济理论也会随之变化。因为随着政治、社会的变化,影响各种经济主体的势力关系会随时变化,生产和消费的对象与方法也在不断改变。
萨伊是19世纪初期的古典经济学家。这一时期,在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的同时,还出现了各种工业生产方式。这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也随之大幅度提高。物品只要生产出来就能销售出去。
萨伊在分析这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
目录预览:
萨伊:生产、流通和消费(经典经济学轻松读)
版权信息
序言
独家访谈 让·巴蒂斯特·萨伊
第一章 知效用,懂经济
效用是什么
你有多满足
稀缺性和机会成本
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阻碍合理选择的因素
扩展知识 工业革命
第二章 生产、分配、消费
创造新价值
谁享有生产成果
如何使用分配物
扩展知识 鲁滨孙漂流记
第三章 谁带动经济
消费的主体:家庭
生产的主体:企业
财政的主体:政府
扩展知识 公地悲剧
第四章 价格和价值
物品有哪些呢
为别人提供帮助
经济活动的信号
扩展知识 斯密悖论
扩展知识 价格泡沫
结语 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