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

admin 2025年05月08日 13次浏览

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斯蒂芬妮·斯蒂尔;

内容简介:

​ 中文版序言 摆脱糨煳心理,从原生家庭突围
有一本很有名的图画书,叫《大卫,不可以》,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书中那个名叫大卫的小男孩,天真无邪,却无比淘气,常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令妈妈胆战心惊。比如他一只脚踩在倾斜的书上,另一只脚悬空,伸出双手用力去搬桌子上的玻璃鱼缸。眼看着鱼缸就要倒下来砸中他,妈妈大惊失色,大声喊道:“大卫,不可以。”
读这本书,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大卫妈妈浓浓的母爱。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如果没有人对你说‘不’,你是长不大的。”不过,现在我要说的是,即使像大卫妈妈那样关心爱护孩子,倘若处理不当,也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大卫妈妈出于安全考虑,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大卫,不可以”,在危险时刻和一定的年龄阶段,是必需的。但如果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能力独自去闯荡世界时,妈妈依然唠唠叨叨“大卫,不可以”,那么妈妈的爱就变成了一种羁绊,让大卫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只有待在妈妈身边才安全。同时,大卫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妈妈的口头禅在他心中就会翻译成“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折断他成长的羽翼。这种过分的担心和焦虑,就是一种伤害。
原生家庭中的伤害,很少是露骨的、赤裸裸的,都夹杂着爱——是在爱中伤害,是伤害中也有爱。正因如此,才会让我们的认知出现粘连,内心犹如一团糨煳:混乱、纠结、痛苦,不明就里,无所适从,充满无尽的矛盾和冲突。
一般来说,认知粘连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过分担心与爱粘连,或者将愤怒与爱粘连,比如父母一边愤怒地打骂孩子,一边说“打你,就是爱你”,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将打骂与爱粘连;另一种是将童年的经历和感受粘连到成年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分不清哪些是过去,哪些是现在,心中搅成一团。
在《突围原生家庭》中,德国着名心理医生、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妮·斯蒂尔说,糨煳心理看似模煳、庞杂和混乱,其实只有三样东西:阴影小孩、阳光小孩,以及成人自我。

目录预览:

​ 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
版权页
中文版序言 摆脱糨煳心理,从原生家庭突围
序言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我们都能找到治愈的路
第一章 原生家庭与内心的小孩
内心的小孩,性格的印记
阳光小孩,阴影小孩
阳光或阴影,取决于原生家庭
内省,是摆脱糨煳心理的捷径
第二章 好的原生家庭有什么标准
好的原生家庭,应该满足四种心理需求
第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关系需求
第二种基本心理需求:独立和掌控需求
题外话:独立性与依赖性冲突
第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快乐需求
第四种基本心理需求:自我价值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
第三章 你现在的情绪失控,都是原生家庭的痛
乖孩子,很可能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受了伤
最深的孤独,是父母不懂你
哪种孩子最容易在原生家庭中受伤
阴影小孩和他的信念
阴影不仅来自伤害,也来自溺爱
批评父母,是为了认识自己
题外话: 基因决定我们更容易忘记愉快、记住伤害
第四章 凝固的信念,情绪的深井
总陷入同一种感受,是因为有凝固的信念
童年的经历,比所有的理智思考都真实
阴影小孩的信念,情绪风暴的起点
阴影小孩、成人和自我价值感
第五章 进入原生家庭,认识阴影小孩
练习:发现你的信念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