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
副标题:无;
作者: 加藤阳子;
内容简介:
致中文版读者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言,所谓战争,即对敌国之宪法,亦即该国权力的正统性原理进行攻击的行为。同时,战争的终极目的亦在于对敌国之宪法,亦即该国最基本的社会契约进行改写(长谷部恭男:《宪法とは何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败于英、美、中、苏等同盟国。战败后,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便被改写。1946年,日本颁布了战后新宪法,即如今的《日本国宪法》。对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各国来说,每当日本发动对外战争之际,存在于战前宪法体制下的日本军部(军队)都会扮演起战争“尖兵”的角色。此乃一个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因此,阅读本书的各位中国读者,究竟为何会对这本旨在描述昭和战前时期军部(军队)的历史特征的书籍产生兴趣呢?对此,笔者可谓是浮想联翩。正在阅读本书的各位读者,如若不是热爱历史书籍的铁粉,那想必多少可以称得上是“怪人”了(此乃笔者的由衷赞美之言!)。
本书的主旨并非在于描绘军部(军队)作为国家暴力机关的一面,而是主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军部(军队)对于日本的外交政策究竟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二是昭和战前时期,在日本的政策制定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军部(军队)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影响力。希望通过探讨上述两个问题,来对日本近代史进行描述。其实,这一视角并非笔者所创。美国学者詹姆斯·克劳利(James B.Crowley)在其研究近代日本的名着(Japan's Quest for Autonomy:National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 1930-1938)当中便已然对这一视角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克劳利教授从军部(军队)的影响力视角出发,对近代日本的国防概念与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然而,尽管克劳利教授率先提出了这一视角,但其后利用该视角进行的实证研究仍较为有限。
本书描绘的
目录预览:
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好望角书系)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致中文版读者
序言
总论 从天皇与军队出发思考近代史
1 天皇与军队的特别关系
2 军的逻辑与“幕府论”的存在
3 征兵制与《军人敕谕》
4 针对宫中侧近的攻击以及“九一八”事变中的活动
5 共产主义的影子
6 士官候补生的天皇观
7 关于事件的计划性
8 “一·二八”事变的意图
9 皇族方面的不安与诏书涣发
第一章 战争的记忆与国家的定位
序言
1 战争的记忆
2 甲午战争研究的现状
3 日俄战争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 军国主义的兴起:从明治维新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序言
1 日本的朝鲜观、中国观的特质
2 政军关系的特质及其构造
3 甲午、日俄战争开战过程中的错误及其正当化逻辑
4 殖民帝国日本的权益与国际局势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后构想:讲和准备委员会与币原喜重郎
序言
1 时代背景
2 对议事录的分析
3 强夺利权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战争的核心目的
序言
1 国际军事法庭条例的革命性
2 领导者责任观确立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