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admin 2025年05月26日 39次浏览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杨斌;

内容简介:

​ 1600多年前,法显浮舟从印度洋取经归国;1300多年前,义净成为第一位经海路完成中国-印度航程有名有姓的中国人;八九百年前,中国制造的海舶在广袤的印度洋上驰骋,中国的技术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扎根。与此同时,“海底磁山”、“美人鱼”以及“人参果”的故事也辗转从西向东流传到中国,演化为中国的文化传统。
这一切,正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先声。然而,郑和之后,中国海舶再也不出马六甲海峡,中国和印度洋渐行渐远。
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曾经到访,为什么古代中国最终失去了印度洋?
当代学者通常把古代中国视为陆地国家,而本书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另一面:古代中国同时也是海洋国家、海洋大国。本书根据文献材料和考古发现,试图构建过去发生但逐渐被时间沉淀、掩盖和湮没的人、物、事。
从海洋的角度来探索古代中国,这是理解近代中国之轨迹的一个独出心裁的切入点。

目录预览:

​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版权信息
序 我闻如是:海洋中国
第一部分 船
第一章 往返印度洋:宋代海船泉州一号的前生后世
海底七百年:沉没与发现
香料之船
从何处返航?
不能不说的海贝
船体附着生物:印度洋和南海并存
泉舶:宋代文献中的“泉州一号”
印度八丹的中国塔
第二章 无钉之船:横穿印度洋和南海的黑石号
马可·波罗:“船只建造没有用铁钉”
汪大渊的马船
黑石号:考古发现的无钉之船
“造船皆空板穿藤约束而成”
什么时候消失?
第三章 南海I号:南宋海洋贸易的时空胶囊
阴差阳错的发现
年代与始发港
来自江西、浙江和福建的瓷器
铁器和金器:南海I号的别具一格
从被动到主动:海洋中国的“唐宋变革”
第二部分 物
第四章 皇帝也难求:嘉靖宫中的龙涎香
变生榻寝
“龙涎香十余年不进,臣下欺怠甚矣”
八两龙涎香换七百六十两白银
积习难改
第五章 为什么只有印度洋出产龙涎香?
西南海中来
海中聋人
“在马尔代夫我见过很多”
为什么只有印度洋出产龙涎香?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