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路
;
副标题:无;
作者: 公孙策;
内容简介:
序
什么是天命?
史书上一再出现一个词“王者不死”,意思是,某人系“天命所归”,所以能大难不死,甚至屡屡逢凶化吉,想要害他的人都不成功,因此说他是上天注定的“王者”。可是这个说法是倒果为因,其实是某人在群雄逐鹿天下的淘汰赛中赢得了最后胜利,其他逐鹿对手都死了、投降了,而他没死、胜利了,他才成为王者。
本书选择的五位开国君主,都是因为前朝天命终结而兴起,其中只有曹操未能建立“天命”,另外四位: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都建立了一个长久的王朝。他们也因此赢得了撰史权,史书上于是充斥关于他们的各种神迹,例如:母亲与龙交合而生、相貌隆准日角、黄龙现身出生地、出生时二龙戏于门外、生产时红光满室等,也是要为他们的“天命”做佐证。
然而他们确实屡次逢凶化吉,难道真是因为生有异象、王者不死吗?还是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对了什么?本书要窥探的,就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面对机会出现(好运或危机)时所做的决断。他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是在怎样的情境、心境之下,依循怎样的思考做出决定?至于曹操,正好是一个对照,他距离一统天下可说只差一步之遥,他的功业更丝毫不逊于另外四位,那么,他又为什么可以称帝而终其一生不称帝?
为此,本书在述说历史时,增加了两个单元“赞”和“觇”,前者是评论,近似史书作者的曰、言,后者是觇探当事人在当下的心境,和他做成决定、采取作为的思考因素。
用这样的方式说历史故事,其实是希望带动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钱穆先生说:“读历史要在现实中找问题,到历史里寻答案。”然而时空迥异、人事殊非,想要复制前人的成功,事实上不可能,但是进入历史情境,体会前人当时的心境,探索他们取得成功或化险为夷的决策思考─当时局势中,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甚至该赌、不该赌,却是可以学到,而且有事实结果可验证的。
释“天命”
“天命”不应该是阴阳学的定义
目录预览:
帝王之路(故事里的中国7)
序 什么是天命?
卷一 流氓得天命
一 男儿立志 大丈夫当如是也
二 超越项羽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三 大胆用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四 脸皮够厚 必欲烹尔翁,分我一杯羹
五 诛杀功臣 安得勐士兮守四方
六 万世一系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卷二 耕读世家子弟得天命
一 起义前后 娶妻当得阴丽华
二 能伸能屈 从昆阳到洛阳
三 大度能容 推赤心入人腹中
四 驱狼赶虎 借赤眉灭玄汉
五 一统天下 既得陇,复望蜀
六 光武中兴 因袭西汉,以柔道治天下
卷三 宦官后人终不得天命
一 千古定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二 睥睨群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 赤壁之战 一着错天下三分
四 自明本志 终于未能称帝
五 立储正确 成功套用周文王模式
卷四 豪族子弟得天命
一 关陇集团 没有隋炀帝就没有唐太宗
二 隋失其鹿 李渊举兵入关中
三 用兵如神 削平河北群雄
四 骨肉喋血 玄武门兵变
五 天可汗 中华夷狄,爱之如一
六 贞观之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卷五 赤贫阶级得天命
一 红巾军起义 小和尚成了副元帅
二 龙盘虎踞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三 鄱阳大战 灭陈友谅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