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随世转: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admin 2025年06月19日 18次浏览

学随世转: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虞云国;

内容简介:

​ 二十世纪,世界风云变幻,学术新旧激荡,中国史家承继旧学,融汇新知,致力于新旧范式的接榫与转型;与此同时,沧桑变迁,国运起伏,史家的学术与夙命也随之颠簸跌宕。本书以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吴晗、丁则良、严耕望、刘子健、张家驹与程应镠等着名史学家为典型个案,再现了他们在时世剧变下的人生轨迹与学术生涯及其历史观与方法论,既多方勾勒出中国百年史学的辉煌业绩与曲折走向,也真实还原了这些史学大家的命运遭际与心路历程,为后来者在历史的回望中留下了深沉的思考。本书为虞云国教授对二十世纪近现代史学家与史学脉络的研究专书,收录的各篇论文,撰作年代前后跨越25年,是作者数十年研究史学的心血之作。

目录预览:

​ 学随世转: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版权信息
自序
前编
吕思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
一 吕思勉史学的构成背景
二 吕思勉的史学思想
三 吕思勉史学及其方法论
四 放在新史学的序列中
附:写在《吕思勉全集》的边上
陈垣:不为干嘉作殿军
一 参用干嘉清儒考证方法
二 得预新史学的潮流
三 “有意义之史学”的新探索
世间已无陈寅恪
一 史学范式:“传人难遇又如何”
二 文化托命:“续命河汾梦亦休”
三 余论: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陈寅恪史学方法论
一 历史观对史学方法的决定性影响
二 治学方法的继承和借鉴
三 史料处理的全新方法
四 治史特点与方法举隅
五 从诗文证史到人格心态史学
六 结语:把人文学术从传统带进了现代
史坛南北二陈论
一 史界双星:从初晤到深契
二 抗日战争时期:“未树新义,以负如来”
三 在沧桑剧变前:“感受痛苦”和“恍然觉悟”
四 在历史大变局后:“立身处世,各走极端”
五 学术异同:“蹊径大同,差异也很大”
顾颉刚:古史辨“剿袭”案的再辩谳
一 公案的缘起
二 白鸟古史批判的双重标准
三 章太炎古史观及其对古史辨派的误判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