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
;
副标题:无;
作者: 古川隆久;
内容简介:
中译本序言
能够有机会让中国的广大读者读到这本书,令我感到非常荣幸。
早在千百年之前,日本就开始通过朝鲜半岛中转的方式,与中国接触。不久以后,中日之间进一步开始直接交流,日本由此汲取了当时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日本进入了文明时代。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日本所说的昭和时代的前半段,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里,两国之间一直处于惨痛的战争状态,无数人因此丧失了生命。无可否认,日本给中国带去了极大的伤害。
对于此刻将本书捧在手中的读者,那场漫长的战争想必也会是各位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一大焦点。日本是在什么背景下挑起与中国的战争,并将之扩大的?当时的日本在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正是本书前半部分的主题。通过本书的论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的日本未能构筑起一个能够纠正统治者的错误,并安定政局的政治结构,这是战争时期日本犯下诸多错误的一大原因。
对本书少有涉及的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中国观”,我想在此简单地加以说明,以便中国的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书。
正如本书第一、第二章所提到的那样,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往返于长崎、神户、横滨等日本城市与中国上海之间的航船数量众多。从这些日本城市出发,经过几天的航行之后,就能到达上海。从中国东北地区的沈阳、大连等城市出发,也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抵达东京。因为当时的日本人将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地区视为本国领土,所以对他们来说,中国就是距离自己最近的外国,有大量日本人居住在中国的大连和上海;另一方面,在长崎、神户以及横滨也聚集了大量中国人,形成了“唐人街”。中国的香港则是许多从美国西海岸出发,经由横滨与神户前往中国的航线的终点。当时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不可谓不密切。
《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诞生于中国的作品,在当时的日本也广为流
目录预览: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书名页
版权页
出版者言
中译本序言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昭和的序幕:改元之初的日本
1 拥有殖民地的“帝国”
改元时的日本领土
2 宪法、国家以及政治
天皇主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对于国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改元时的众议院与贵族院
至高无上的天皇统治
3 官僚制度与地方制度
改元时的中央机构
一道、三府、四十三县的地方制度
4 教育
国家至上主义的学校教育
极低的升学率
5 军事
直属天皇的军队
日本军队的阶级制度
日本军队的规模
6 经济
国内总支出与国家预算的用途
以农业为中心的产业人口
7 国际关系
作为中心的国际联盟和美国
8 交通与通信
以铁路与海运为中心的交通状况
扩大的海运网
9 人们的生活
当时人的平均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