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admin 2025年07月11日 20次浏览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梁思成;

内容简介:

  编者前言



  梁思成、林徽因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求学以及欧洲游历期间,见西方各国对古建筑均有系统的整理、研究和保护,而自己的祖国却满目疮痍,古建筑岌岌可危,连一本自己的建筑史都没有。两人学成回国,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后,便组织考察中国古建筑,为编写《中国建筑史》做准备。



  1932年至1937年,他们和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因为“七七事变”,调查被迫终止。他们返回北京,两月后流亡西南。离京前,梁思成在协和医院被诊断出患有颈椎软骨硬化和颈椎灰质化症,从此要以一件金属背心支撑上半身,而林徽因患有更为严重的肺病。从北平到长沙,再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最后到四川宜宾李庄的营造学社,辗转几千里的流亡苦旅,显然加重了两人的病情。



  梁思成在李庄撰写《中国建筑史》时,须先穿金属背心支撑身体保持伏案写作的姿势;画图时,得用小花瓶撑住下巴。林徽因的肺病已严重到经常大口咯血,但她仍然负责收集汉、辽、宋的文献资料,同时还承担书稿校阅、补充、润色工作,并执笔写了书中的第六章。经过两年的艰苦编写,《中国建筑史》终于在1944年完稿。



  作为中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中国建筑史》创下两个第一:第一本由中国人写成的本民族建筑史,中国第一本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写成的建筑史。更重要的是,《中国建筑史》首次将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



  梁思成先生当年所拍、所绘并编入本书的图片,虽因技术、时间的关系,不甚清晰,但为保留

目录预览:

​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文前图
编者前言
油印本:《中国建筑史·前言》
前言: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节: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节:《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第二章:上古时期
第一节:上古
第二节:春秋战国
第三节:秦
第三章:两汉
第一节: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第二节:汉代实物
第三节: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
第二节:南北朝之建筑活动
第三节:南北朝实物
第四节: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隋、唐
第一节: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
第二节:隋、唐实物
第三节: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五代汴梁之建设
第二节: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南宋之临安
第六节:五代、宋、辽、金之实物
第七节: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