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朝野论王安石与新法
;
副标题:无;
作者: 梁庚堯;
内容简介:
序
本书可以视为《北宋的改革与变法──熙宁变法的源起、流变及其对南宋历史的影响》一书,有关「王安石与新法对南宋历史的影响」讨论的一部分,由于内容较多,因而另成一书。我已自台大历史系退休十年,由于身体健康关系,以及想要专心整理自己过去的研究与教学成果,未再担任系里的兼任教师也已有五年,全书内容未曾于课堂上讲授。尽管如此,由于本书与「北宋的改革与变法」课程关系密切,且写作的动机,又出自补充《北宋的改革与变法──熙宁变法的源起、流变及其对南宋历史的影响》一书内容的不足,所以仍以教材的形式写成。全书共有三编十五讲,各编并附参考书目。讲授与「北宋的改革与变法」此一课题相关课程的教师,不妨以本书的内容为讲授时的补充教材;若有教师有兴趣,或觉得有需要,也可以开一门与本书主题相关的讲授课或讨论课,以本书为参考教材之一来使用。
自民国一〇六年六月收到《北宋的改革与变法》书稿的审查意见之后,至今已整整六年。这段期间,先后对《北宋的改革与变法》书稿,参考审查意见做了较多的修改,并写成本书,而用在写作本书的时间,占了其间大部分。所以会有编写本书的想法,是由于一位审查人,在《北宋的改革与变法》原送审书稿之末,写下了「南宋对新法的不同评价」这几个字,我想他或许是提醒我,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有所论述。这位审查人的提示,促使我开始尝试去增进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将自己的求知所获表达出来,提供给别人参考,于是有这本《南宋朝野论王安石与新法》书稿的编撰。原本在前年六月,全稿已经大致完成,但既决定另成一书,则须经过审查才能出版,于是又再细读,觉得书中有待修改之处仍多,于是再次从事修改。一边修改,一边继续发现问题,又得再去搜寻相关论着、史料,思考是否应该调整内容或组织结构,这样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写成此一书稿。
本书的内容,从各讲题目即可得知,不仅涉及当初我开设「北宋
目录预览:
南宋朝野论王安石与新法
目录
第一编 南宋初期朝野对王安石及其推行新法的评论
第一讲 国祸根源追究声中对王安石与新法的检讨
第二讲 政争与和议论争中王安石政治声望的升降(上):从崇元祐到斥伊洛
第三讲 政争与和议论争中王安石政治声望的升降(中):阴佑王安石而取其说
第四讲 政争与和议论争中王安石政治声望的升降(下):王安石声望的复降
第一编参考书目
第二编 南宋中晚期王安石政治声望的消落
第五讲 权臣相继柄政的影响
第六讲 王学与程学的消长(一):程学的社会基础较王学为宽广
第七讲 王学与程学的消长(二):程学后继者对王安石改革理想的吸收
第八讲 王学与程学的消长(三):程学后继者对王安石经说的吸收与拒斥
第九讲 王学与程学的消长(四):政治事件、从祀制度与科举考试
第十讲 朝野评论中对王安石不同面向的分辨
第二编参考书目
第三编 南宋晚期王安石谶言的盛传
第十一讲 兴起与盛传(上):国运谶言中的「丙午、丁未」之说
第十二讲 兴起与盛传(下):端平以后诗中的天津桥与杜鹃啼
第十三讲 传向社会基层:话本〈拗相公〉与《宣和遗事》的共同主题与意义──兼论王六大夫所讲的《复华篇》
第十四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