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中国·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admin 2022年08月05日 346次浏览

重新发现中国·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副标题):无 ;

(作者): 杨华 ;

内容简介:


序言

19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田野调查和儒学经典的基础上铸就了《乡土中国》这部传世之作。该书中的“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等概念迄今仍然被学界不断征引、诠释或拓展,彰显出强大的学术生命力。

在传统的乡土中国,农民缺乏流动性。村庄成为一个亲密社群,是为熟人社会。所谓熟悉,不仅是信息对称,而且村民共享一套礼俗。费孝通先生曾说,乡土社会的信用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对于传统礼俗,人们世代相传,并加以遵守,形成礼治秩序。这种秩序就是乡土性。

熟人社会中的礼俗规则,指导人们处理公与私的问题。所谓公与私,在费孝通先生那里,是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他曾用“差序格局”来描摹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特征,以比照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差序格局”好比一个圈子,每个人都是圈子的中心,在圈子之内的人,就是自己人,之外就是外人。农民在对待自己人和外人时遵循着不同的规则。只要是自己人,一切都可以商量。如果是外人,那就得公事公办,按程序和制度来。乡土中国的社会交往遵循着特殊主义的逻辑。传统礼俗实际上是“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概言之,在传统的乡土中国,礼俗规范着农民的行为。农民对村庄具有较强的归属感。村庄具有解决日常纠纷的内生能力。村庄是一个自洽的共同体,皇权不下县亦可以维系村庄秩序。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经革命、政权建设、市场化等现代化冲击的当代中国农村,早已不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农民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村民之间难以知根知底了,“皇权”下县了,农民开始“迎法下乡”了。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代中国农村正在迈向一个“新乡土中国”。

在21世纪初,贺雪峰教授写下《新乡土中国》这一影响甚巨的作品。该书通过对村民选举、农民合作、村级债务、农民上访等问题的深度观察,十分详尽、鲜活地呈现了19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农

目录预览:

​ 重新发现中国·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目录
序言
一 熟人社会什么样子?
家族、公私观念与村庄主体性建构
“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
为什么南方农民“不看《新闻联播》”?
熟人社会交往的公共性问题
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想象
二 农民交往如何展开?
农村人情值多少钱?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人”
村庄预期与“气”的救济机制
“气”与农村老年人自杀
三 农民活着为哪般?
南方村落为什么很少杂姓村民?
村落生活中的面子
农民要怎么“过日子”
农民怎样使日子过下去?
四 农村妇女怎样生活?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