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北京日记
(副标题):无 ;
(作者): 51epub.cc ;
内容简介:
前言
1900年,西方列强与中国发生着一场荒谬的冲突。在困境中迂回的清王朝不愿面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仍然相信能够依赖庆亲王[1]、端郡王这些王爷及重臣(如刚毅、赵舒翘、李秉衡等)的力量,利用以排外为宗旨的义和团运动加之清朝的军队,并寄希望于俄国能在中国问题上表现出友善的中立态度,将被称为“洋鬼子”的欧洲人驱逐回海上。
5月20日,北京的大街小巷贴出了农历五月初一将屠杀外国人的告示。同一天,各国的外交使臣开会商讨对策。但除了法国公使毕盛(Stephen Pichon)外,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派遣欧洲的军队来保护在京的外国人。另一方面,5月28日,总理衙门也向各国保证这种秘密组织的屠杀活动将会被镇压。
5月29日,北京火车站被焚烧,市区附近的铁路被破坏。在一份电报中,毕盛描述了这些事件的细节并通报说各国外交使团已决定以最快的速度调遣欧洲或日本的军队到北京。
(5月)31日,联军到达北京。各国的外交使团尚不知清政府已与义和团达成(联合开战的)协议,以为从此无需再有任何担心。
然而事件发展得更加迅速:6月10日,端郡王被任命为总理衙门总管;6月11日,日本书记官被暗杀;6月13日,开始了针对中国基督教徒的大屠杀,宗教建筑也被烧毁。
由于发生了这一连串事件,6月16日,一支由海军将领西摩尔(Seymour)[2]指挥的联军从天津出发,但不久便被迫撤退并且遭受了重大损失。与此同时,停靠在大沽口的联军海军向驻守大沽口炮台的清军指挥官发出了最后通牒。交火中一艘军舰被炮火击中,(联军)海军登陆,第二天清晨攻占了炮台。
这些事件之后,总理衙门照会外国使团,称鉴于战争状态,外国人必须在24小时内(即6月19日)离开北京。此间德国公使克林德(von Ketteler)在前去抗议的途中被杀。(6月)20日下午四时,即24小时的期限届满后,(清政府)对使馆区开
目录预览:
伯希和北京日记
版权信息
《晚清稀见中外关系史料丛书》序
前言
1899年出访记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见证
书信往来
1901年的出访
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