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译注
副标题:无
作者: 李民;王健;汪受宽;杨天宇;王维堤;唐书文;胡奇光;方环海;李梦生;黄寿祺;张善文;金良年;承载
内容简介:
前言
一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记修定的,这一点,传《春秋》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说法是一致的。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前言》中说:“孔丘未曾修或作《春秋》”,只“用《鲁春秋》作过教本,传授弟子”。在这里,我们要对孔子修定《春秋》多说几句。
《孟子》记录了孔子自己对《春秋》所说的两句话,一句见于《滕文公下》: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一句见于《离娄下》: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可见孔子把《春秋》看成是表现自己政治观点的著作,《春秋》之“文”虽是编年史,可是它还有“义”,那就是“王者”之道。
与孟子同时的庄子,在《天下篇》里谈到他对儒家六艺的看法时也说:
《春秋》以道名分。
他也看出《春秋》不是纯粹的编年史,而存在着正定“名分”的功能和作用。这种功能与作用,当然是孔子修《春秋》时赋予它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多次提到孔子修《春秋》的目的和经过。《太史公自序》用很大的篇幅回答了上大夫壶遂提出的问题:“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孔子世家》说,鲁哀公十四年(孔子七十一岁)西狩获麟后,孔子深感“吾道穷矣”,认为“君子病殁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他对原始史料作了处理,“约其文辞而指博”,“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十二诸侯年表·序》说:“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纪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
目录预览:
十三经译注(共十六册)【程俊英、黄寿祺、杨天宇等名家历经十数年精心打造!原文+白话译文,文白对照,阅读无障碍!一套书读懂儒家经典中的经典!豆瓣评分8.5】(上海古籍出版社经典)
总目录
春秋公羊传译注
书名页
目录
前言
隐公
桓公
庄公
闵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孝经译注
书名页
目录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