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根源、历史与余波
副标题:无
作者: (美)戴维·M.克罗
内容简介:
译者序
时值华盛顿最美丽的樱花季,跟随着接踵的人群,译者走进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本书扉页上的那句话:“你们是我的见证。”微微的一行字,孤零零地镌刻在巨大的黑色墙壁上,除了几扇小窗之外周围空空荡荡,但每一个目睹此景的参观者,胸中却都情思如潮。整个纪念馆内,触动人心的情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奥斯维辛的焚尸炉和堆积如山的受害者的头发与鞋子,还是运送囚犯的闷罐火车厢,都令人真切地感到无比的恐怖。连接南北楼的玻璃走廊内张贴着两千多张照片,记录的一个个幸福时刻,都属于东欧某小镇的一百多个犹太家庭。在名为“记住儿童:丹尼尔的故事”的展厅内,则陈列着根据这个小男孩的日记还原的生活点滴。而如今这些原本如此迷人的记忆,却都令参观者纷纷驻足涕零、不能自已。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这些记忆的主人公,都已成为“大屠杀”千百万受难者中的一员。
当译者在这座如监牢般黑暗、压抑的庞大建筑内游走之时,这本几近翻译完成的《大屠杀:根源、历史与余波》的每章每节、每字每句,突然都确切、鲜活地映入脑海。本书前三章探讨“大屠杀”的根源。对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欧洲反犹主义的演变进行适度论述之后,从第四章开始,作者将读者逐步带入“杀戮年代”本身。克罗通过长篇引用受害者的日记或证词,让他们亲口讲述自己的经历。作者还有效使用救援者的资料——包括著名的奥斯卡·辛德勒,表明面对那些正在遭受迫害的少数族群,旁观者并不全是心怀敌意或漠然处之。最后一章则讨论“大屠杀”延伸至今的余波。每章前面的大事年表、后面的参考书目(包括原始史料和次级史料,还有很多网上资料)以及大量图片和地图,都成为本书主体内容的有益补充。再加上作者生动、流畅的文字,这一切都使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大屠杀”教科书,还是一部对普通读者也颇具吸引力的历史著作。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但凡遭遇难题,总是自然而然地向母校、向导师求教,这里特向南京大学历史系
目录预览:
大屠杀:根源、历史与余波
书名页
版权页
译者序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犹太民族的历史
犹太人的起源
犹太人、希腊化与马加比(哈斯摩)起义
反犹情绪的根源:犹太人与希腊人之间的冲突
犹太教、犹太人和即将到来的基督教
犹太战争和民族大起义(66—70)
犹太教、基督教和巴尔·科赫巴起义
君士坦丁、基督徒和犹太人
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世纪的犹太人
中世纪早期和拜占庭帝国的犹太人
十字军东征和地中海世界的犹太人
教皇英诺森三世和犹太人
中世纪高利贷业:基督徒与犹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