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

admin 2023年06月09日 135次浏览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

副标题:无

作者: 白吉尔

内容简介:


中文版再版序言:十年之后
自本书法文版问世以来,转眼十年多过去了。在此期间,上海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获得的成就远非一篇简短的序言所能概括。因此我们顶多只能自问,上海的发展仅仅是遵循了最初设计的官方参与引导的复兴轨道,还是展现了新的雄心和宏图,开发了新的道路。
最明显的事实是:在这新的十年中上海保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率,直至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以外销和投资为基础的模式失去活力,并且抑制地方甚至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这种快速增长的节奏在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换届后仍旧维持着。此两位在出任中央首脑之前都曾担任过上海市政府领导,他们在北京继续支持上海的发展,坚信中国的现代化始于沿海地区的先行和飞跃。然而接任的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则期待各省市的进步和谐一致,授予内地优先的特权。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持久增长可能会导致意识形态决定的政治定向(重振农村和贫穷中国的愿望)所产生的影响和上海的奔放所带来的经济变化之间的某些分歧;更有可能,她的持续增长说明了尽管她的支持者不再出任最高国家领导,但其影响力仍然如旧。
新世纪唤起了上海的新抱负。1990年代期间,在复兴的迹象中追回了改革过程中某些迟缓的上海继续突飞猛进,借鉴昔日资本主义和国际大都会的经历重新崛起。21世纪边缘的上海不再渴望重振以往的雄风,而是决心成为全球城市(global city)。
荷兰社会学家丝奇雅·沙森(Saskia Sassen)于1991年采用了“全球城市”这个概念[1],此后即被大量引用和普及,在失去其精确性的同时融合了各种定义。该概念最初涉及的是某些城市,她们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充当全球化的领军人物、筹划组织商品、资金和信息的流通,聚集决策者主宰国际分工。渐渐地,其他标准加入其中,如文化的威望和影响以及城市面貌的现代性和吸引力,旨在烘托该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能见度。参照标准中的这条或那条,上海被分别列入全

目录预览:

​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
书名页
版权页
中文版序:从远方遥望上海
中文版再版序言:十年之后
前言:上海与中国现代化
目录
第一部分 开埠(1842~1911)
第一章 上海城里的外国人(1843~1853)
“蛮夷”的到来
从纳贡制到条约制
双重误解
为什么是上海?
外国人特定居住区
双重面貌的城市
第二章 地方外交和国家政治(1853~1864)
小刀会占领中国城(1853~1855)
太平军的进攻(1860~1862)
中国人定居租界
上海模式与条约制度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