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民众:历史视野中的民众与政治

admin 2024年02月26日 63次浏览

发现民众:历史视野中的民众与政治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林红

内容简介:

导 言

中国有一部令人沉醉却容易迷失的漫长政治史。它起自传说中的尧舜“禅让”,经历古代、近代、现当代三个以重大事件为划分标志的历史阶段,直至当下。在这部纷扰繁复却不曾中断的政治史中,我们除了感受到中华文明之伟大,中国历史之悠久,也常常慨叹于朝代政治的绵延更替和历史变迁的诡异跌宕,从而对政治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独特内涵有了探究的兴趣。中国政治史的研究通常关注支撑政治体系的统治者、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显然,当政治被狭义地理解为“统治”“治人”时,聚光灯自然会被打到“统治者”“治人者”和他们的行为或思想产品之上。但是,要勾勒中国政治史的完整篇章,还需要将那一个隐没的行为主体——民众找到,因为所有的统治者、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都是因“民”的存在而具有意义。正如古人云:“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1]孟子在提出著名的“民贵君轻”说之时,还说过“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2],其中最重要的隐含之意在于,没有“民”,政治就不成为政治了,统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或许,今天的我们应该留出时间去思考,民众对于所谓政治而言,是怎样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意义?

一、方法论意义:政治史考察的可能视角

政治学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的“王冠学科”,代表着人类的最高智慧,但它从来不提供统一概念,对于政治的种种追问,也从来没有统一答案。究其原因,在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在本质上由自由意志构成的人类社会中,共识与同质是政治生活中的稀有之物,论争与异质才是它的常态。比如我们争论过政治是全体人民的事,还是多数人的事,抑或是少数人甚至个别人的事,这样的争论起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两千多年一路争论下来,催生了民主、自由、共和、宪政等无数政治学议题,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政治想象,也充实了人类的政治实践。可是,这个不管是属于谁的政治,到底是什么呢?人们似乎又莫衷一是。之所以一直争论不休,细

目录预览:

​ 发现民众:历史视野中的民众与政治
导 言
一、方法论意义:政治史考察的可能视角
二、关于民众与政治的解释框架
三、中国的体验及其独特性
四、几点相关解释
第一部分 民本时代的思想准备
第一章 民本观念的生成与探源
一、从神本到民本:“天之罚”与“以德配天”
二、探寻民本之“民”:君权政治与“四民说”
三、探寻民本之“本”:君本与民本的主辅与相生关系
第二章 民本思想的奠基与传承
一、孔子仁学中的民本思想
二、孟子的民本三论
三、荀子的礼法相融论
四、贾谊的“民无不为本”论
五、黄宗羲的“民主君客”论
第三章 传统民本的现代延续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必然与理论局限
二、转折与延续:从民本走向何方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