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辞赋鉴赏辞典
副标题:无
作者: 霍旭东
内容简介:
前言
马积高
辞赋是我国古代很有民族特色的文体。从其发展来看,“辞”和“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简言之,“赋”可包括“辞”,“辞”却不包括“赋”。这需要做较多的说明,我想先从这两个词作为文体的来由说起。
“辞”的本义,据许慎《说文解字》是“讼也”。争讼必有言语乃至文书,故“辞”又有言辞、文辞之义,也通作“词”,《易传》上所说的“修辞立其诚”,即兼二者言之。从现存先秦古籍来看,当时未有称韵语为“辞”的。至汉代,才有人称屈原、宋玉等所作韵语为“楚辞”或“楚词”。《汉书·朱买臣传》“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即其例。及至刘向、王逸相继编集屈原之作,并附以他们所认定的后人悼屈、拟屈之作,称为《楚辞》,“辞”作为文体的名称就定下来了。然汉人亦称屈原之作为“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又称宋玉、唐勒等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即其例。同篇又称贾生“为赋以吊屈原”,其赋的体式也与屈原《离骚》《九章》等相同。可见汉人认为“楚辞”即是“赋”。故“辞赋”亦连称,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会景帝不好辞赋”,即其例。
为什么又称屈、宋之作为“赋”呢?这首先关系到对“赋”这个词的理解,且牵涉到《诗》的六义之一的“赋”,因而弄得复杂起来。班固虽说过:“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但从后文可知,其意是指赋为“雅颂之流亚”。即主要说的是内容上的继承性,而非形式上的继承性。他的《两都赋》后系以颂诗,在形式上也是学周代颂诗,但它不是该赋的主要部分。可见汉人尚未把作为文体的赋同“比、赋、兴”之“赋”联系起来。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盖始于齐梁时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他释赋为铺,本于东汉郑玄《周礼》注。“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两语,如用来概括汉大赋的特点,似颇恰切。但具有这种特点的又何止汉赋,后世许多
目录预览:
历代辞赋鉴赏辞典
目录
扉页
版权页
《历代辞赋鉴赏辞典》
凡例
前言
屈原
离骚(节选)
涉江
哀郢
怀沙
湘夫人
山鬼
国殇
渔父
宋玉
九辩
风赋
高唐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