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心理学探索
;
副标题:无;
作者: 亚伯拉罕·H. 马斯洛;
内容简介:
前言为此书命名,颇费了一番工夫。虽然“心理健康”这一提法仍然十分必要,但其内在的一些缺陷,与本书多处提及的科学理念相抵牾。萨斯(Szasz,160a)[1]及存在主义心理学家(110,111)最近开始使用的“心理疾病”一词也存在相同问题。我们仍然可以使用这些规范性术语,而且为了启发大家的思考,在本书中,我们还必须使用这些词语,但相信十年之后这些术语将会被淘汰。更恰当的术语是“自我实现”,我就一直在使用这个术语。该词强调“充分人性化”,即人类生物特性的充分发展。这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实践中)常规状态,而不是某时某地才存在的状态。换言之,这种状态应相对独立于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这种状态与个人的生物先天特性相统一,而“健康”“疾病”这样的术语,往往强调个人需求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相统一。此术语还具备可验证及可操作的内涵。尽管如此,“自我实现”这一术语除了念起来有些笨拙外,还导致了以下诸多所料不及的误解:(a)强调自利而非利他;(b)忽略对人生职责和任务的付出;(c)忽略与他人和社会的连接,个人成就不再依赖于“良好的社会支持”;(d)忽略非人类现实及其内在魅力和兴趣的需求特征;(e)忽略无我和自我的超越体验;(f)强调主动作为,轻视被动接受,是其暗含的意思。该术语的确造成了上述误解,尽管我一直不遗余力地指出,实证研究证明自我实现者是利他主义者,是有奉献精神的人,是自我超越者,是社交活跃分子,等等(97,第十四章)。尽管我对“自我”这个词进行了重新定义,并进行了实证描述,但人们还是因为语言习惯,一听到这个词便自动将其与“自私”联系起来。更令人沮丧的是,一些才华横溢的心理学家(70,134,157a)一直认为,我对自我实现者特征的实证描述完全是凭空捏造的,而不是基于真实的观察。“充分人性化”或许能避免上述误解,而“人性化消减或不足”是比“疾病”以及“神经症”“精神病”“心理变态
目录预览:
存在心理学探索(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心理学新领域
第一章 引言:健康心理学探索
第二章 存在主义哲学对于心理学的借鉴作用
第二部分:成长与动机
第三章 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第四章 自我防御与成长
第五章 认知的需求与认知恐惧
第三部分:成长与认知
第六章 高峰体验中的存在认知
第七章 高峰体验中的强烈自我认同体验
第八章 B型认知的一些危险
第九章 抵抗被标签化
第四部分:创造力
第十章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第五部分:价值
第十一章 心理学数据和人的价值观
第十二章 价值、成长和健康
第十三章 健康作为对环境的超越
第六部分:未来任务
第十四章 成长和自我实现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命题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