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断的近代化:晚清探隐

admin 2023年09月03日 62次浏览

被打断的近代化:晚清探隐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黄波;

内容简介:

自序

“相对地说,我们对帝国上层的制度有较多的了解,而对人民大众的生活则知之甚少。”很多年前,读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时,这句话曾给我很大的震动。因为尽管国人对大清王朝的兴趣始终浓厚,但不知何故,人们所熟悉的多为官场争斗和所谓宫闱秘闻,哪怕这些官场故事和宫闱秘闻没有可靠的史料依据,本缘于道听途说和以讹传讹。而另外一些众所周知的大事件,又往往由于历史以外的因素,有意无意地流失了太多的细节,也使真相渐趋迷离。

从那时起,我就想写一本关于晚清的书,按照我的预想,这本书必须一反以往晚清图书多专注宫闱秘闻和政治斗争的趣向,而应通过发掘比以往更多更一手的史料,对那些对晚清社会走向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进行细致再现与分析,从而揭示出辛亥革命前夕晚清社会的客观形态。所选择的这些事件,因为以往偏政治史的视角,也许都不够格被历史教科书称为“重大历史事件”,但其背后,却是晚清民众真实的生活。比如《申报》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扮演的角色,可能远不如附加了香艳色彩的案件本身富有猎奇性,但独立于官和民这两极之外的公共媒体的出现,又怎能说不是深刻影响晚清民众生活和观念的大事?又比如长沙抢米风潮,看似只是一起普通的“群体性事件”,可从其酝酿、发生到善后,从中难道不能窥出清王朝即将崩溃的迹象?

至于那些被约定俗成认为的“重大事件”,本书也并未全然避开,只是力图从大事件的幽微和少为人关注处落笔。因此,我不写鸦片战争,而写一个“殉国者”的尴尬,这种尴尬正好透露了那场战争的吊诡之处;我不正面写甲午中日战争,而是聚焦于“在马关的李鸿章”上,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已在其中;我不写庚子事变和八国联军,而写慈禧的逃难,事实上,有了这番遭遇之后,也才会有后来的“慈禧新政”;我不写保路运动,而是通过对端方之死的分析,揭示这场运动乃至辛亥革命的实质……

晚清被贴上了众多负面的标

目录预览:

​ 被打断的近代化:晚清探隐
自序
第一辑 尴尬人物:生于末世运偏消
海龄:鸦片战争中一个尴尬的“殉国者”
中断的幼童留美,压抑的少年青春
李鸿章在马关
1900 年,慈禧太后在难中
“国运尽矣”:“纯臣”张之洞的哀叹
“跪着暴动”失败了:立宪派的悲情与绝望
遗民梁鼎芬的辫子
晚清人物琐话
有思想的职业经理人
“政治之精意即在养活细民”
孙宝瑄的“看杀头”
第二辑 叶落知秋:转型社会之幽微
天有荒年:山西大旱考验下的晚清帝国
天津教案:谣言揭开文明冲突的序幕
崭新的角色:杨乃武案中的《申报》
斯文将丧乎:口水中的同文馆
从名伶婚姻风波看清末社会变迁
长沙抢米:一百年前的群体性事件
放下你任意挥舞的屠刀:从就地正法说到清末司法改革
第三辑 重回现场:历史公案探隐
谁最害怕宪政:吴樾行刺出洋五大臣事件再探
“杨翠喜案”:既是权色交易,也是政治斗争
只爱娥眉不爱官:艳事背后的政治阴霾
重审“苏报案”
一颗头颅与一场革命:清末乱局中的端方之死
大清王朝最后的崩溃
第四辑 “后晚清”时代:青史他年任是非
辛亥年中的袁世凯
无法动摇的伟人:史料里的孙中山
国民党与知识分子的疏离
溥仪、胡适与“北京政变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