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副标题:无;
作者: [德]于尔根·考伯(Jürgen Kaube);
内容简介:
导言 为什么马克斯·韦伯应当引起我们的兴趣
伊曼努尔·康德
[1]
(Immanuel Kant)曾说,人是“两个世界的市民”。康德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我们人是自由自在的,同时也是身不由己的。在一个世界中,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在另一个世界中,我们的行为则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诸如:不同的社会条件、各种欲望和自然的秉性等。不过,两种世界的市民也可以是历史意义上的。比方说,在人们作为青少年的那个世界,未来似乎是属于“市民阶级”的,而在人们作为成年人走进的那个世界,“市民阶级”所面临的是他们误认为的自我毁灭。倘若有人认为“市民阶级”是历史上的伟大事物,那么,他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强大和懦弱来描述它。此外,假如人们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那个社会自我定义为民族国家以及自认为是基督教文化,而且20年之后,这个民族国家所面对的各种社会力量对它无所顾忌,基督教文化也仅成了一种微弱的回忆,这时便产生了人们感觉自己是两个世界市民的又一种可能。或者,我们以某种私人的日常生活为例:某人结婚成家的那一刻,不是这桩婚姻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庭,而是婚姻把业已存在的家庭继续传承下去。今天,我们或许会把这种情形称为“人为包办的婚姻”。夫妻的忠诚相守乃是天经地义;若是有人公然违反这一原则,那么她就会像艾菲·布利斯特
[2]
(Effi Briest)和爱玛·包法利
[3]
(Emma Bovary)一样有要求载入文学史册的权利。于是,若干年后,这位在如此状况下结婚成家的人不仅走进了一个出轨行为随时可能发生以及某些人甚至将充分享受性爱的需求上升到宣言和纲领高度的世界,而且走进了一个将自己的婚姻继续维持下去或是使之破裂的世界。
身为法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马克斯·韦伯就是这样一个“两个世界的市民”。他生活在1864年至1920年间,是他那代人中知识最为渊博的学者,而且是新教主义、普鲁士和家境地位非
目录预览:
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前折页
文前彩插
文前辅文
书名页
文前彩插
目录
导言 为什么马克斯·韦伯应当引起我们的兴趣
第一章 广大市民阶级的一员
第二章 童年和少年
第三章 柏林、自由主义和学术文化
第四章 在印第安人、极端基督徒和大兵中间
第五章 无限贸易公司和罗马地产交易市场
第六章 失意的港湾和激情的浪潮
第七章 农业工人、股票投机商和“缺乏政治意识的小市民”
第八章 “世界上神经最紧张的人”
第九章 由禁欲主义走向世界主宰
第十章 易洛魁人的国家、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裁缝和歌德情书的客观性
第十一章 既心灵相通又观点不同的人
第十二章 有志者,成英雄
第十三章 越过大西洋的社会旅行家
第十四章 绅士、罗特医生和种族问题
第十五章 世界级村庄和它的社交精神生活
第十六章 阿尔弗雷德、卡夫卡与国家机器
第十七章 满世界都在谈论性爱问题
第十八章 艾尔泽与生活乱七八糟的人
第十九章 音乐女神社会学、米娜和音高的差别
第二十章 一个情绪容易激动的人?
第二十一章 统治的时代、维恩-斯特凡修道院和作为军队组织的社会民主党
第二十二章 俄国、社会主义和有组织的社会
第二十三章 价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