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
;
副标题:无;
作者: 露西·沃斯利;
内容简介:
引 言
我少年时谱写了一首钢琴曲,取名《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紫色天鹅绒》,这是一首沉郁悲怆的丧礼进行曲。和许多人一样,我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这位女王不知为何好像一辈子都在服丧。在维多利亚的众多画像中,最令人感动难忘的是她面如土豆,永远身着黑色服饰的矮小老妪形象。
最近几年,流行文化屡屡试图颠覆这一丧服形象,比如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The Young Victoria
),以及电视剧《维多利亚》(Victoria
)。无论是大荧幕还是小荧屏,无不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热爱跳舞的年轻公主——她没那么拘泥礼数,她充满热情。于是乎,我们眼前似乎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维多利亚女王形象,且难以看清两者间的关系。她是如何从翩翩公主变成土豆的呢?
这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不过,在这本书中,我还想向读者展现维多利亚女王的第三种形象。这位表情凝重、服饰暗淡、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其实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女王,她为君主制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尽管在那个时代,人们对女性高居王位疑虑重重,维多利亚还是赢得了她的子民的尊敬。
维多利亚时代的民众对女性当权的疑虑,也许相较于都铎王朝对伊丽莎白一世或斯图亚特王朝对安妮女王的态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认为,维多利亚创造出了一种或许让我们觉得偏女性化的统治方式,巧妙地绕过了这种疑虑。她的统治靠的是直觉而非谋略,是情感而非才智。事实表明,对君主制来说,这就是最理想的统治方式。君主虽失去冷硬的实权,却能通过姿态和仪式,保留其影响。实践证明,她的女性特质恰恰为君主制所需。
可是,维多利亚个人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我认为,代价沉重。维多利亚不仅仅是女王,还是女儿、妻子、孀妇,在其人生旅程的每一个阶段,她都不得不违逆自己的内心,进行种种令人不安的扭曲,以顺应社会对女性的诸多要求。譬如,她对女性选举权的想法嗤之以鼻。然而,如若将关注点落在她的行动,而非
目录预览:
维多利亚女王(首部女王第一视角的英国近代史!BBC当红牛津才女鲜活还原24篇女王真实日记,看女人如何创造时代!)
版权信息
《维多利亚女王》家族谱系表
引言
第一部 任性的女儿
- 双重婚礼
- 诞生
- 湿脚理论
- “我会好好做人”
- 消失的三周
- 阿尔伯特
- 登基
- 加冕
- 弗洛拉小姐的卧房
第二部 称职的妻子 - 求婚
- 婚礼
- “噢,夫人,是个公主”
- 温莎的圣诞节
- 怀特岛上的王公
- 南丁格尔小姐在巴尔莫勒尔堡
- 与内莉共度的一晚
- 蓝房间
第三部 温莎的孀妇 - “下水道毒气”
- 与迪斯雷利共进午餐
- 约翰·布朗的腿
- 宝贝嫁人
- 蛮师狂热
- 鼎盛
- 临终
注释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