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大洋
;
副标题:无;
作者: 克雷格·L·西蒙兹;
内容简介:
推荐序
1890年,阿尔弗雷德·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提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马汉的海权论提出后迅速受到世界重视,引起了主要强国的一股“大舰巨炮”热潮,进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触发因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列强带来了惨烈的损失。战后,为了维持世界和平,减轻海军军备竞赛带来的沉重负担,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五个主要海军强国先后通过《华盛顿海军条约》(1922年)和《伦敦海军条约》(1930年)限制主力舰的建造。然而,不到10年以后,大战就再次爆发了。
1939年10月14日,德国海军U-47潜艇偷袭英国皇家海军基地斯卡帕湾,击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由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序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战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40年11月11日,英国航空母舰舰队成功突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中的战列舰,成为这一革命性变化的标志。日本也是率先建造和应用航空母舰的国家,偷袭珍珠港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原本充当辅助角色的航空母舰成为舰队中的主角,而数百年来称霸海洋的战列舰则走下了历史舞台,取得战果十分有限。与此同时,海战也由单纯的“大舰巨炮”式的火炮对决转向水下、海面、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作战,航空兵、潜艇兵、陆战队、岸防兵成为海军的重要兵力,声呐、雷达、加密和解密等技术手段成为海战的重要工具。
在二战中,海战的规模和作战范围进一步扩大,海战的胜败对战争总体走势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与战事主要发生在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的全球战争,正是海洋将全球各地联系在了一起。二战全面地体现了马汉的海权理论,这场战争不仅是陆权的较量,更是海权的较量。
在这场全球战争中,单独一场战役的胜利远不能决定战争的走向,战役和战役之间互相影响,环环相扣;不仅在陆战与陆战之间是如此,在海战与海战之间、海战与陆战之间也
目录预览:
决战大洋(海军史巨擘集大成之作,一书通观二战海战全局。以坚实史料精彩还原现场,经济政治多角度缜密分析)
书名页
版权信息
目录
推荐序
作者自序
序幕 1930年,伦敦
PART Ⅰ:THE EUROPEAN WAR 第一部分 欧战
第1章 潜艇战
第2章 装甲舰
第3章 挪威战役
第4章 法国沦陷
第5章 意大利海军
第6章 破交战(一)
第7章 “俾斯麦号”战列舰
PART Ⅱ:THE WAR WIDENS 第二部分 战争扩大
第8章 日出之国
第9章 两洋海军
第10章 “AI行动”:偷袭珍珠港
第11章 斗兽出笼
第12章 破交战(二)
PART Ⅲ:WATERSHED 第三部分 转折点
第13章 转海回天
第14章 两岛存亡
第15章 两洋作战
第16章 引爆点
第17章 破交战(三)
PART Ⅳ:ALLIED COUNTERATTACK 第四部分 盟国反攻
第18章 飞机和船队
第19章 “哈士奇行动”
第20章 德意海军的落幕
第21章 破盾
第22章 “大型慢速靶子”
PART Ⅴ:RECKONING 第五部分 秋后算账
第23章 诺曼底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