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
;
副标题:无;
作者: 格里高里.克雷斯;
内容简介:
引言 轉變INTRODUCTION Conversion
矛盾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大部分內容與我們今日所知的馬克思,或是與一八四八年或一八七一年的革命範式註331,都沒有多大的關係。直到一九四○年代,馬克思的許多關鍵文本都未曾發表,即使在那之後它們也大多都未曾為人所閱讀。在列寧出現之前,大多數人對於馬克思的認識通常來自恩格斯的六部作品。他們所提出的體系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因為它既簡單、又複雜。受過教育的人受到了一種新語言的挑戰、鼓舞及困惑,這種語言充滿了討學生喜歡的概念,因為它們暗示著某種祕密的智慧,把這樣的智慧據為己有,將使他們成為少數的受選者。馬克思主義在「科學性」、最能洞察現代、最能看透歷史,甚至於最道德(因為它是最普世的)等方面,散發出了強大的確信與魅力。它把自己描繪成歷史與哲學的頂點。做為一種「完整的」世界觀,它彷彿回答了所有問題。
「完整性」的吸引力不容小覷。對於資本主義或傳統的、腐敗的政黨,是沒有妥協的或受污染的半套措施或「改革」可言。在它的完整性中,馬克思主義擁有優雅的、令人讚嘆的純潔。改變將是既深刻、又全面:邪惡將被擊敗,革命之後一切都會變得美好。無論是在理性或感性上,這都非常令人滿意。對於數百萬人來說,少數幾條簡單好記的公式,成了他們最能與馬克思串起的連結:資本主義是惡劣的,因為它剝削了廣大的人民;經濟基礎促成上層建築;革命黨在階級鬥爭中成長;革命成功後,國家將消亡;共產主義社會將消弭人類的主要困境;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黨總是對的。然而,基本的想法甚至還更加簡單。對於貧窮且往往是文盲的農民來說,馬克思主義主要意謂著一件事:從地主手上奪取土地!對於工人來說,馬克思主義則代表結束工資奴役。
因此,馬克思就宛如一位獨特的、天賦異稟
目录预览:
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
致謝 Acknowledgements
諸多馬克思 Many Marxes
PART 1 馬克思MARX
CHAPTER 1 青年卡爾The Young Karl
CHAPTER 2 馬克思轉向共產主義的過程Marx's Conversion to Communism
CHAPTER 3 《巴黎手稿》,異化與人道主義The ‘Paris Manuscripts’, Alienation and Humanism
CHAPTER 4 《德意志意識形態》,歷史與生產The German Ideology, History and Production
CHAPTER 5 社會主義,一八四八年歐洲革命與《共產黨宣言》Socialism, the Revolutions of 1848 and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CHAPTER 6 流亡,一八五○年代至一八八○年代Exile, 1850–1880s
CHAPTER 7 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CHAPTER 8 國際工人協會(一八六四~一八七二)與巴黎公社(一八七一)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