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人群:近代中國的族群與邊疆
;
副标题:无;
作者: 乐天无极;
内容简介:
「中華民族」的意涵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統治者如何將邊疆的人與地納入國家的政治結構秩序內?擺盪於「國族」與「我族」之間,邊疆之人係以一個「民族」群體還是個別的「國民」身分存在於國家之中?近代中國邊疆究竟如何在變遷中,一步步成為當代的樣貌?
「本書是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文化、歷史與國家形構: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少數民族的建構歷程」(2015-2017)的研究成果。本書之標題『隱藏的人群』一語意指在統一政治體與明確的國家邊界之內,有或隱或現、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種人群,同時也有一些跨越邊界的人群;他們的互動影響到近代「國族建構」的複雜歷程。全書包括三大主題: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非漢族群的視角與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本論文集最大的意義在於匯集了相關領域當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於國族建構與少數民族邊界與認同問題提出宏觀與具體的研究。」──黃克武
「[本論文集]各...
目录预览:
隱藏的人群:近代中國的族群與邊疆
封面
作者簡介
序/王明珂
序/黃克武
第一篇 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
民族與國民在邊疆:以歷史語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為例的探討/王明珂
民族主義的再發現:抗戰時期中國朝野對「中華民族」的討論/黃克武
民國時期湘西行政區劃與邊緣性的形成/趙樹岡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共兩黨關於國內民族政策問題的論爭──以「大漢族主義」話語的形塑為中心/楊思機
虛擬的邊疆,現實的政治──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的邊疆政策/吳啟訥
第二篇 非漢族群的視角
居國中以避國:大沙畢與清代移民外蒙之漢人及其後裔的蒙古化(1768-1830)/蔡偉傑
戰後內蒙古自治政府形成經過之考察──兼談戰後中共民族政策變動對內蒙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楊奎松
族群互動與文化涵化:近代土族(Monguor)族源研究──以19 世紀西方傳教士對甘、青等地的考察為例/祁進玉
地域崇拜與族際關係的儀式表達──青海三川地區二郎神祭典儀式的民族志研究/劉目斌
邊政學視野下的西藏喇嘛與土司/簡金生
從「冷社會」到「熱社會」:西藏的近當代歷程初探/陳乃華
第三篇 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
法與罰: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的內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