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

admin 2025年04月01日 15次浏览

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美〕丛小平;

内容简介:

中文版序言

在中文版序言中,我想解释一下本书的书名为何与英文版稍有不同。实际上,在2014年我将最初的英文书稿交给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时,书稿的题目就是Self-Determination:Marriage,Law,and Gender in Chinese Revolution,1940-1960,意思与现在的中文书名一样。但是在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签合同时,编辑告诉我,编委会审查的时候,要求我把书名改为Marriage,Law,and Gender in Chinese Revolution,1940-1960,去掉“Self-Determination(自主)”一词。我当时极力反对,告诉他们本书想表达的精神就在于这个词。经过一番争执,编委会坚持他们的意见,理由是改了书名“市场卖相会比较好”。为了书能出版,我只好妥协了。细思下来,出版社论点的基础是资本的逻辑,而我的反驳却是用历史和文化的逻辑,结果是历史和文化的逻辑被资本的逻辑打败了。但是我却一直相信,在资本逻辑的背后,肯定有另一种历史和文化的逻辑,不过这就说来话长,足够另写一本书了。

所幸有机会出中文版,让我得以恢复原有的书名,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有所修改、增删,增的部分主要包括原稿中被出版社要求压缩的部分,我也借此机会对某些论点做了进一步发挥,并且将英文书稿中以意译方式引用的资料在这里以原文呈现。删的部分主要是一些解释性的句子和内容,当时专为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不太熟悉的英文读者而作,这些地方对于中文读者来说就显得啰唆冗长。由于本人长期在英语语境中生活、写作,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受到英文句式的干扰,一些句子可能会有些生硬,还请读者理解。本书的写作主要是面对英语世界的学者和学生,虽然在书中我强调以中国革命经验为主体的概念升华,但是书中的不少观点是与北美和欧洲学者进行对话和讨论后形成的。书中所引用的学术观点也多以英语著作

目录预览:

​ 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启微书系)
前折页
书名页
文前辅文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及鸣谢
1944年陕甘宁边区示意图
导论
第一章 封彦贵诉张金才: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与婚姻改革
一 从边陲到革命根据地:1930年代陇东与陕北的政权建设
二 婚姻改革与地方社会
三 社会冲突:婚姻纠纷背后的经济动因
四 法律和社会实践:处理革命司法与当地文化的不相容问题
第二章 捧儿上诉:妇女、爱情、婚姻与革命政权
一 作为革命话语的“婚姻自由”
二 当地家长制下的妇女:爱情、性、婚姻与家庭
三 当地妇女与革命政府
四 王银锁左润离婚案
小结
第三章 二审判决:边区司法建设与婚姻改革
一 建立行之有效的边区司法制度(1937~1946)
二 司法体系革命:混合型新模式的探索(1943~1946)
三 司法实践:形式主义或革命原则下的地方灵活性?
小结
第四章 建立新的判决原则:从“婚姻自由”到“婚姻自主”
一 从“自由”到“自主”:词语与条例
二 自主:从法律实践中产生的新婚姻原则
三 修改中的婚姻条例:1944年与1946年
小结
第五章 新闻报道: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乡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