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由我
;
副标题:无;
作者: 上野千鹤子;
内容简介:
前言
是个人就要结婚的“全民结婚时代”已经过去了……当后世的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大概会将它形容成一个暂时性的异常时期吧。
年轻男女不结婚……那又如何?
社会关心年轻男女的结婚问题,其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他们生育。因为在日本,结婚和生育有着极强的联动性。只要结婚就一定会生育。反之,倘若没结婚,那就算想生也没法生。在日本这个国家,如果一个女人没有从属于某个男人,那就相当于没有生育子女的自由。
其实,比起不婚,社会更关心的是少子化。因为少子化会导致国家财富的减少。
然而,无论结婚还是生育,都是属于每一个独立男女的个人选择。人不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去生育的。追溯历史我们会看到,无论是施行奖励生育的政策还是控制生育的政策,除非这些五花八门的人为介入同时伴随着极大的强制性,否则就是毫无效果的。说到底,公权力和政策其实根本就不应该去插手个人的决定。
选择不婚,自然有不婚的理由。相反,我倒很想听听选择结婚和生育的人,究竟是出于什么理由呢?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还是因为这是所有人必然会经历的?去除掉习俗和规范的因素之后,又有多少人会选择结婚和生育这条路呢?反过来讲,假如弱化掉习俗和规范的力量,那么它们诱使个人组成异性恋情侣,并最终成为父母的能力也会变低吧?制度和经济方面尚且是向着“结婚会有所得”的方向行动的,可只要它们放松了强制力和压力,选择结婚和生育的人就仍会减少吧。
简单来讲,此前人们一直是在“男人和女人没有彼此就无法自立”的状态下生活过来的,所以男男女女们才会争抢着去结婚,并且共同遵循着“一旦结婚就要生育”的规范,成了父母。
倘若这些社会压力消失了,那么按照自身愿望去结婚、按照自身选择去成为父母的人会有多少呢?即便其
目录预览:
结婚由我(博集天卷·女性书系)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不婚时代
不婚耻辱
结婚愿望并不低,可结婚率却在降低
确信单身人数的增加
确信单身人群的实态
结婚就会吃亏
保守化、全职主妇意愿导致“晚嫁”人数的增加
女性积极不婚是一种合理选择
对高收入阶层的男性来说,家庭即是风险
高度成长时期是日本人生活的巨大转折点
产业的工业化提高了结婚率
全民结婚时代才是异常的时代
一生无法结婚的女大学生的不安
女性想做全职主妇的愿望为何会增强?
未被阉割的儿子和女儿
对妻子的偏好条件出现了改变
一般家庭也有帮佣的时代
保守的婚姻观念是导致不婚化的原因?
为何日本的同居、事实婚姻人数没有增多?
在20世纪60年代,三十二岁就是“嫁得晚了”
第二章 单身社会和少子化来临
日本的社会保障无法应对单身选择
越是拥有保守家族观念的发达国家,少子化进程越迅速
单身妈妈所遭受的责难
进入保育所是恩惠还是权利?
恋爱结婚的实态是同质婚
公司是一个寻找配偶的“鱼塘”
高度成长时期男性的“攀高枝”现象
日本的男人是全世界最孤独的
选择配偶时的意愿决定者从父母变成了本人
团块世代在避孕方面做得很差?
偏好排挤子女的团块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