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生活的理由:一种未来哲学的追问

admin 2025年04月18日 11次浏览

积极生活的理由:一种未来哲学的追问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孙周兴;

内容简介:

引言:何为未来哲学?







“未来哲学”是我对具有未来定向的现当代哲学的一个命名,它是对技术统治时代技术人类生活经验的表达。“未来哲学”在起源上要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他于1843年出版《未来哲学原理》,第一个提出“未来哲学”理念;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未来哲学”的指向,而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同样可视为一个“未来哲学”宣言。



“未来哲学”后来也成为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在其晚期哲学中的哲思重点,他在写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5年)之后直到发疯(1889年1月)前,即所谓“《权力意志》时期”,不断构想一种“未来哲学”,除了把《善恶的彼岸》(1886年)一书的副标题设为“一种未来的哲学序曲”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相关的残篇笔记。



更晚近的现象学和实存哲学(所谓“存在主义”),特别是马丁·海德格尔的哲思,进一步推进了“未来哲学”。前期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旨在重建本体论/存在学,着眼点却是以“未来/将来”为导向的非线性的实存论时间观;后期在其具有思想纲领性的文本《哲学论稿》中,海德格尔对技术统治时代的人类处境和命运做了全面探讨和深思,形成所谓“存在/存有历史”观,即“第一开端-形而上学-另一开端”这样一个大尺度的文明判断,认为技术工业是构成“另一开端”或新“转向”的基本动力。





  一个男用小便器。





与“未来哲学”相应的是“未来艺术”,它源自音乐和戏剧大师理查德·瓦格纳,他于1850年着《未来的艺术作品》一书,并提出“总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概念,开当代艺术之先河。战后勃兴的当代艺术在哲学上深受20世纪上半叶的现象学和实存哲学的影响。人们通常把杜尚的作

目录预览:

​ 积极生活的理由:一种未来哲学的追问
第一章 何为未来哲学?未来哲学何为?
引言:何为未来哲学?
人类世与技术统治
虚无与虚无主义
实存与实存哲学
解构与哲思风格
二重性与非同一性思维
圆性时间或非线性时间
超人与未来人问题
结语:未来哲学何为?
第二章 既抒情又戏谑的哲思是如何成为可能的?——一次关于尼采诗歌的探讨
从抒情诗到《酒神颂歌》
格言与哲学的戏谑之风
既抒情又戏谑的哲思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第三章 自然人类技术化的限度何在?
对基因编辑的恐慌是自然人类的正常反应
只有关怀未来的哲学才可能具有真切的历史感
“虚无主义”已经进展为“技术虚无主义”
我们需要抵抗,但不是一味地反技术
第四章 什么是最后的斗争?——艺术人文学的新使命
从马克思时代开始文科就落伍了
当今知识状况:“人的科学”之争
什么是最后的斗争?
第五章 如何重建人类世的确信?
确信是自然人类的天性要求
两种确信方式:存在确信与救恩确信
自我-存在确信招致深度自欺和理性幻觉
人类世概念表明文明进入不确定状态
如何重建人类世的确信?
第六章 虚无是否定生命的理由吗?——尼采与新生命哲学的开端
尼采:叔本华+瓦格纳
虚无作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