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
;
副标题:无;
作者: 丹尼尔·布尔斯廷;
内容简介:
二十五周年版前言
四分之一世纪前,这本书初次面世。当时,电视还是新鲜玩意,公共关系还没完全成为美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当时,“形象”一词还不是陈词滥调。这本书是我本人的一次探索,考察美国人眼中的现实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新版本保留了旧版所用的例子,这样一来,读者就能体会到我当时的摸索感,或许也能意识到眼下流行趋势背后的历史渊源。同时,读者还可以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新例子的乐趣。
这本书很是享受了一番出人意料的名气。刚出版时,它不是畅销书,但也总是热度不减,经常在大学里被引用或被布置成作业。它被译入主要的西欧语言,日语版则已印了三十次。
本书在美国国外所受到的热情追捧远甚于国内,可能这也算不上什么意外。因为我们美国人对任何暗示我们为进步付出了代价的言论都十分敏感。1962年本书初印时,我刚好在国外讲课。《时代》周刊在评论《幻象》一书时称,作者赶着在这部诋毁美国的作品出版前逃到国外,这一点也不奇怪。
另一些人对生活的真相则不那么过敏。许多人接纳了这本书所创造的词汇,把它们当作关于民主的新修辞。我在本书中引入的概念“伪事件”被我们的词典(以及《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知名度”一词也受到同样待遇,这些词在西欧本地语言中也有了对应说法。名人即是“因其名气而出名的人”(a person who is known for his well-knownness)这个定义则差不多成了耳熟能详的引语。
与此同时,我们的科技更加巩固了本书中提到的种种趋势。在一项项进步中——从家庭录像带到有线电视到超乎想象的未来机器——有哪一项进步不使得伪事件数量翻倍且更加鲜活?交通的进步——从随身听到移动电话到超音速飞机以及它们的后继者——有哪一个不是越发模煳了交通与交流之间的界限?每
目录预览:
幻象
二十五周年版前言
初版前言
引言 过度的期望
第一章 从采集新闻到制造新闻:伪事件的洪流
一 伪事件的基本特征
二 采访与发布会
三 如何炮制新闻
四 伪事件与政治宣传
五 幻想比现实更真实,形象比原型更高贵
第二章 从英雄到名人:人类伪事件
一 英雄的陨落
二 大众的崛起
三 因名气而出名的人
四 速朽的名声
五 人类伪事件的典型
六 名人是我们放大了的影子
第三章 从旅行者到游客:失落的旅行艺术
一 逝去的旅行
二 游客的发明
三 把“小美国”开到全世界
四 专为游客定制
五 永远在路上
六 用形象检验现实
第四章 从实体到影子:消解的形式
一 文学形式的消解
二 《读者文摘》
三 摘要的摘要
四 发明“再版”书
五 万物皆可改编
六 为改编而生
七 造星
八 畅销书
九 “你看过我拍的蒙娜丽莎了吗?”
十 高保真“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