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

admin 2025年05月17日 6次浏览

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胡慕情;

内容简介:


  初次听见「林于如」,已是相当晚近的事。纵然她的案件轰动一时,个性使然,「林于如」并未在我视阈可见之处。她生于一九八一年,与我相差不及二岁,当她已婚、生子、杀夫,我仍单身,拥有一份稳定的记者工作;至于婚姻与孕育,不在想像之内。二○一五年前,关注的是环境议题。不同于许多同业的伶俐反应与关注多元,罕能一心二用,仅能走在窄仄的小路。

  二○○八年,台湾发生了多起农地征收案件,抗争不断、烽火连天,尽其可能地追踪每一宗土地征收案件,其中唯有后龙湾宝这个村庄成功对抗征收。民怨四起,二○一一年,政府修正土地征收条例,但及至二○一三年,征收的问题没有因为修法而改善或停止。这件事一直困扰我,因为重复的冲突现象让我质疑报导是无用的;那年春天,恰逢湾宝抗争领袖张木村过世,使我决定尝试用书的形式去探问:被征收户的苦痛到底从何而来?探问引我走向爬梳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如何作用于各种公共政策的路径,而在写书末期,发生了北捷随机杀人案──一名大学未毕业的少年郑捷以一把刀,在捷运上刺死了四人、伤害了二十八人,那天起,才开始将视角转向社会案件。

  作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苹果园(给里昂市长巴尔的一封公开信)〉里曾写:「先生,您会说哪一种建筑物收藏最多的梦?学校?戏院?电影院?图书馆?洲际大饭店?舞厅?可不可能是监狱?」开始探问「人为什么杀人」后,这句提问,经常出现脑海。常人会斥之荒谬,现实却是如此:所有掠夺,都包藏想望。不论偷拐抢骗,烧杀掳掠,行为总受意念驱动。郑捷以为他开展屠杀之际,会像电影里搬演的剧情一样遭枪声制伏。是被人澈底毁灭,被人一边注视并抹杀的渴求。他搜刮并摧毁许多人的梦,进入牢笼,但他的想望最终实现。枪响那一刻感觉荒谬,困惑使我在喧譁里掉泪。

  不想活。所有人或多或少有过的念头。每个人念头的生成背后,有各式各样的遭遇。北捷案发生前,随机杀人

目录预览:

​ 一位女性杀人犯的素描
上篇:她,惊世媳妇
谋杀
怀疑与逮捕
探问
监禁与斗争
诊断的囿限
悬于岩壁
中篇:我是林于如
疯癫及其死亡
亲害
父亲的死亡
十七岁,分裂与分家
那个男人
二十二岁,我进入刘家
改不了的命运
家斗与保险
我和他在二十七岁杀了我妈妈
是的,我杀了他
下篇:生命的田野
自我诘问
视角的矛盾
暗面
对话的喧声
她与她们
行过
后记
谢辞
版权页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