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副标题):无 ;
(作者): 葛兆光 ;
内容简介:
引言 “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也许,“中国”本来并不是一个问题。在我们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冠以“中国”之名的著作,仅仅以历史论著来说,就有种种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史、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文化史等,在我们的课堂里,也有着各式各样以中国为单位的课程,像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文化,等等。通常,这个“中国”从来都不是问题,大家习以为常地在各种论述里面,使用着“中国”这一名词,并把它作为文明的基础单位和历史的论述前提。可是如今有人竟然质疑说,真的有这样一个具有同一性的“中国”吗?这个“中国”是想象的政治共同体,还是一个具有同一性的历史单位?它能够有效涵盖这个曾经包含了各个民族、各朝历史的空间吗?各个区域的差异性能够被简单地划在同一的“中国”里吗?美籍印度裔学者杜赞奇(Prasenjit Duara)一部很有影响,而且获得大奖的中国学著作,名称就叫《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一个美国评论者指出,这部著作的诞生背景,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国族主义情绪高涨和族群关系日趋加剧的地区”,因此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及其历史脉络,而这一问题直接挑战的,恰恰就是关干“中国”的历史论述(1)。这些过去不曾遭遇的质疑, 可能使原来天经地义的“中国”,突然处在“天塌地陷”的境地,仿佛“中国”真的变成了宋人张炎批评吴文英词里说的,“七宝楼台,拆下来不成片段”。本来没有间题的历史论述,如今好像真的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可以成为一个历史世界吗?至少在欧洲,对于民族国家作为论述基本单位的质疑,我相信,是出于一种正当的理由,因为民族国家在欧洲,确实是近代以来才逐渐建构起来的,它与族群、信仰、语言以及历史并不一定互相重叠,正如福柯(Michel Foucault)所说,地图上国界内的“领土”只是政治权力的领属空
目录预览: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自序
目录
绪说
引言 “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
一 从施坚雅到郝若贝:“区域研究”引出中国同一性质疑
二 从亚洲出发思考:在亚洲中消融的“中国”
三 某些台湾学者的立场:同心圆理论
四 大汗之国:蒙元与大清帝国对“中国”历史的挑战
五 后现代历史学:从民族国家拯救什么历史?
六 如何在中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中国?
结语 历史、文化与政治?中国研究的三个向度
【附记一】
【附记二】
第一编 在历史中理解中国
第一章 “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
一 “中国论”与“正统论”: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二 实际政治与观念想象的差异:天下、四夷、朝贡、敌国
三 中国:“边界”的浮现
四 民族、国家与文化的观念:反夷教的意识以及确立道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