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隐性逻辑
(副标题):无 ;
(作者): 51epub.cc ;
内容简介:
引言 从人类学到哲学:关于拜物教研究的理论嬗变
研究拜物教(fétichisme)(1)及其相关理论是一项冒险。因为这个概念及其附带着的所有话题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不仅源于作为核心术语的“拜物教”内涵的复杂性,同时更会让我们触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与心理学等各个学科的交叉点,从而迷失于各类学术视角与话语交错的丛林中。
首先,作为术语的拜物教,在我们已经形成的相关研究中,其概念的“所指”并不如想象的那样清楚。其中一个迫切需要阐明的问题首先就是拜物教(fétichisme)与“物恋”(fétish)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即便对于那些以讨论这一理论为己任的思想家来说,也不甚明了。例如在弗洛伊德于1927年所写的那篇著名的“Fétichisme”(拜物教)的文章中,通篇讲述的却是被物恋(fétish)所控制的人,由是,对于目前许多精神分析的研究者来说,该文被视为是关于“恋物癖”的研究文献。在其中,fétichisme似乎成为了fétish的一种理论化表现,即那些被物恋(fétish)所操控的人就是恋物癖,他们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拜物教徒。
同样,1985年,威廉·皮兹(William Pietz)在Res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物恋(fétish)的研究文章,多年来被视为是对fétichisme的研究经典。(2)其中在对物恋问题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同样是将fétish与fétichisme混同起来使用。在这种混同中,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成为了在理论领域中讨论fétichisme的两个主要流派。但实际上,在马克思的理论语境中,他很少涉及fétish,大多论及的是fétichisme,而在弗洛伊德那里,情况则正好相反。由是,fétichisme似乎成为了一个理论的变色龙: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在意识形态批判意义上,它因侧重于虚假观念的构造而成为一种“拜物教”,而在
目录预览:
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隐性逻辑
书名页
版权页
出版说明
目录
作者的话
引言 从人类学到哲学:关于拜物教研究的理论嬗变
第一章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如何让理论触及“社会现实”?
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前夜:作为隐喻的拜物教批判
二、马克思呈现社会现实的“现象学”
1.“意识”介入“现实”的哲学历程
2.精神与颠倒的问题:关于“社会存在”的哲学探讨
第二章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嬗变
一、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社会性”及其“颠倒”逻辑
二、拜物教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双重变奏:卢卡奇与本雅明
1.卢卡奇的物化:作为“假象”的拜物教批判及其理论困境
2.本雅明的意象:“幻象”拜物教的构造
第三章 能指拜物教的诞生与消逝——早期鲍德里亚对拜物教理论的发展及其背离
一、能指拜物教的起点:能指体系中的“物”
1.“消费”的意义嬗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