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admin 2023年05月19日 117次浏览

尼采

副标题:无

作者: (英)坦纳(Tanner,M.)著;于洋译

内容简介:

序言

周国平

尼采在现代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是,要对尼采哲学做一个简明的解说却是一件难事。别的哲学家,尤其别的德国哲学家,都有意识地构筑体系,仿佛已经亲自把展厅布置好,导游只需带游客循序参观就可以了,能否看懂则另当别论。尼采相反,他拒绝体系,他的多数著作是格言的荟萃,其风格又是充满反讽、跳跃、矛盾,这里没有现成的展厅,无论谁当导游都必须自己动手布展,凭自己的眼光把纷繁的展品整理出一个秩序来。

和别的哲学家的另一大区别是,尼采的哲学与他的内在精神历程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倘若对这个历程没有切身的感应和同情的理解,任何解说都只能是隔靴搔痒。也就是说,要对尼采哲学做出中肯的解说,解说者必须调动和带入自己的主观精神体验,不应该是所谓纯学术的客观研究。

因为上述原因,尼采哲学的确给不同的解释留下了巨大空间。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解释者可以任意发挥,而是必须把握好文本和解释者之间的“视界融合”的分寸。我对尼采哲学的一本好的入门书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抓准尼采所思考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向,以此为基本线索阐明其哲学的演变和发展。英国学者迈克尔·坦纳的《尼采:一个简明导论》(中译名《尼采》)就是这样的一本入门书。

作者认为,尼采一生的根本关注是痛苦与文化的关系,其立足点不是回避或消除痛苦,而是为了肯定人生而肯定人生必有的痛苦,据此对文化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分级,并寻求一种真正能够肯定痛苦的有内在力量的文化。我不是引用原话,而是做了某种归纳和补充,并且需要强调一点:尼采主要关注的是人生的根本性痛苦,即生命意义之缺失,这既是折磨他自己的最大个人问题,也是他后来定义为虚无主义的最大时代问题,而他寻求的则是一种能够为生命创造意义的文化,或者退而求其次,一种勇于担当生命之无意义的文化。

依据痛苦与文化的关系这个线索,作者对尼采生前发

目录预览:

​ 尼采
序言
引用文献说明
第一章 尼采之形象
第二章 悲剧:诞生、死亡及复活
第三章 幻灭与隐退
第四章 道德及其不满
第五章 唯一不可或缺之事
第六章 预言
第七章 占据制高点
第八章 主人与奴隶
第九章 用锤子进行哲学思考
后记 尼采与生命保险
索引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