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

admin 2023年06月02日 202次浏览

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

副标题:无

作者: [美]威廉·戈兹曼

内容简介:


推荐序

改革开放近40年后,中国社会越来越“什么都要钱”,货币化交易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于深受“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一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向钱看”可能让人难以自在。一切都变成了冷冰冰的货币交易关系,叫人怎么接受呢?可是,威廉·戈兹曼教授在《千年金融史》中告诉我们:货币化和广义金融化发展不仅没有让人类社会变坏,反而使人类变得越来越文明,催生了个人自由,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同时带来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如果把这本书的英文书名“Money changes everything”直译的话,那就是“货币改变一切”,也就是说,货币化并不可怕,因为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货币化不仅促进了人类的良性发展,而且还正面地改变了一切!

对于喜欢思考的读者而言,戈兹曼教授的这些结论其实不难理解,而且他会在这部著作的各个章节中通俗地讲解这些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对信用卡和移动支付已经习以为常,走遍天下都不用担心是否带够了现金,有信用卡和手机就行。可是,不久前却不是这样。我出生于1962年,那时的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整个经济体制都反货币化,国家实行供给制,货币的流通性达到历史新低。那时我生活在湖南茶陵乡下,父亲作为生产大队干部,经常出差。但每次出差,他不是带上钱,更不可能带上信用卡或手机,而是带上几十斤米、几斤菜,还有被子、席子等。回头想想:当外出时必须自带粮菜、被子,而不是具有通货性质的货币,一个人怎么可能自由远行、远走高飞呢?由此看来,在一个不允许货币化的社会,人的生存会与具体的生活必需品捆绑在一起,而物品的重量及其易烂易损的性质使其流动性远低于货币,实质影响是限制了人的自由度,约束了每个人的选择空间,想要远走高飞也不太可能!相比之下,纯粹的货币,即钱,不仅仅是高流动性的价值载体,而且是“身份中性”、“地位中性”、非人格化的“通货”!货币不

目录预览:

​ 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
扉页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从楔形文字到古典文明
第1章 城市、语言、法律、合同和数学:金融与文字
第2章 居民、契约和利息:金融与城市化
第3章 从苏美尔到美索不达米亚:金融架构的出现
第4章 美索不达米亚的黄昏
第5章 雅典的金融
第6章 货币革命
第7章 罗马的金融
第二部分 中国的金融遗产
第8章 中国的第一次金融潮流
第9章 大一统与官僚体制
第10章 金融大分流
第三部分 欧洲大熔炉
第11章 圣殿与金融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