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admin 2023年06月09日 95次浏览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副标题:无

作者: 岱俊

内容简介:

前言衣冠之谓,亦代指文明。《左传》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民国历时甚短,仅三十八年,极盛期即战前的“黄金十年”。成立于1928年的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关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无愧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有人这样评价中研院全盛时期的学术水准:“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项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人文研究,集中于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史语所在战前的十年间,组织了十五次河南安阳发掘和三次山东城子崖发掘,出土大量国宝,使公元前约一千四百年的殷代传闻变成了信史;编订整理了明清史料,校订了大量文籍,提高了史学标准;民族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取得了可观进展;在中国东部和西南地区进行了方言土语调查,采集了许多标本,开始了现代化的语音实验与分析……1932年3月,史语所获得法兰西学院授予的儒莲奖,标志着在考古、历史和语言学等领域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与史语所性质相关,人员交合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以下简称“中博院”),是展示科学与文明的国家“名片”。与史语所、中博院往来密切的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建筑史料收集整理与中国现代建筑科学研究的摇篮。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中研院也开始了“衣冠南渡”的文化西迁。史语所、社会所、中博院与中国营造学社等先后栖息长沙、昆明等地,最后落籍四川南溪县李庄。学术史也是学人的历史。胡适、傅斯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凌纯声、董作宾、梁思成、李方桂、梁思永、芮逸夫、曾昭燏等,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又是祸福与共的朋友。1949年以后,这批人分崩离析,或留在大陆,或去了台湾,或到了海外。曾经的道路共同走过,日后的命运全然不同。2000年,我从一个小小的村庄——李庄,走进民国学术史。当年在《南方周末》发表长文《李庄记事》。2004年,民国学术史随笔《发现李庄

目录预览:

​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前言
中央研究院迁台前后
董作宾携女友田野调查风波
至刚至柔 至情至性——傅斯年与家人
山坳上的北大文研所
情随春草绿 缘定山坳间——娶在李庄的学者
龙性难驯 多怀激烈——游寿的困境与突围
灵谷烦冤应夜哭 天阴雨湿隔天涯——激流中的曾昭燏
林徽因:错位的“太太客厅”
半个蚕茧 两岸恩怨
梁思成:辽代的一块木头
梁思永:未竣工的考古学重镇
光风霁月 和而不同——李济与胡适的相济与不适
注释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