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

admin 2023年09月22日 135次浏览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

副标题:无

作者: 梁启超

内容简介:


代前言哀鸾孤桐上,清音透百年

刘海滨

一百年前,1920年代,70后的梁启超(生于1873年),有些要紧的话不得不对90后、00后们说。此时的梁任公不过四十多岁,刚刚从政治旋涡中全身而退,专心投入教育事业。他汲汲惶惶,一面力图改造学校教育[1],一面到处讲演[2],目的只有一个——救救青年:“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教育改革是根本,但是很慢很难:“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讲演则直接向青年喊话,是为了救急:

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方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

为什么这样急呢?得从头说起。

两种新文化(梁启超与章太炎)

梁启超二十来岁追随康有为搞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继续办报纸开专栏,宣传新思想,联络海外华人团体,声名掩盖其师。与之齐名的还有一位太炎先生(1869年生)。在杭州诂经精舍读书的青年章太炎因受到甲午战败的刺激,加入康有为“强学会”学习西学,继而到上海担任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记者,成为宣传维新的健将。变法失败后两人逐渐分途,章太炎1906年到日本主编《民报》,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分庭抗礼。

梁章的分手,表面上看是政见不同,一个追随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一个与孙中山结盟,倡言反满革命,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为学的路径有别。(在政治主张上,梁启超并非拘泥不化,“保皇”与否实随时势而变,除追随康有为的一段时间外,戊戌前即持革命论,辛亥后又转而支持共和,次年参加民国政府,后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梁启超均积极策划兴军讨伐,实为再造共和的元勋。)

从师承上看,梁的老师康有为是今文经学家,托古改制,又是西学的倡导者,其学问根柢则是陆

目录预览:

​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许纪霖、刘擎推荐!梁启超的“致后浪”:“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
目录
代前言 哀鸾孤桐上,清音透百年
导读
知命尽性 1914年6月21日在孔教会之讲演
君子之养成 1914年11月5日在清华学校演说词
我们向蔡松坡先生学什么 1916年12月14日在蔡锷追悼会场演说词
以自觉心开拓命运 1916年12月15日在上海南洋公学之演说词
人格之养成 1916年12月15日在上海青年会之演词
良能增进之教育 1916年12月21日在江苏教育总会之演说
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 1917年1月10日在清华学校之演说
读书莫以作官为志 1917年1月15日在北京各学校欢迎会之演说
学生之自觉心及其修养方法 1917年1月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演说词
一己之人格立,国家方有希望 1917年1月31日在南开学校演说词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1921年12月21日北京哲学社公开讲演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1922年4月10日在直隶教育联合研究会讲演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1922年8月5日为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学员讲演
学问之趣味 1922年8月6日在东南大学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