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家庭:读的不朽魅力,在文学经典中探寻现代婚姻家庭问题的症结和解答!]
副标题:无
作者: 林鹄
内容简介:
引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1)[1]
即便没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也多半读过这句话。托尔斯泰的名言,到底该怎么理解?
厚厚一本小说,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所谓幸福与不幸的家庭,在其中一定有具体所指。
既然幸福的家庭都相似,托尔斯泰当然不会浪费笔墨,塑造两个幸福家庭。唯一的幸福家庭的荣耀,只能毫无悬念地落到列文[2]和基蒂[3]头上。
比较麻烦的,是不幸家庭的认证。既然各有各的不幸,那就不止一家。小说以多莉[4]与奥勃隆斯基[5]的家庭开篇,这是不幸家庭之一。小说又以安娜命名,她有过两个家庭,一是和卡列宁[6]组成的家庭,二是和情人弗龙斯基[7]的结合,都是不幸的。
还有吗?谢尔盖[8]和瓦莲卡[9],天造地设的一对,却失之交臂。这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两人思想性格的内在缺陷所致。一个胎死腹中的幸福家庭,当然也是不幸的。
《安娜》讲述的,就是一个幸福家庭和四个不幸家庭的故事。
既然不幸家庭有四个,为什么托尔斯泰单单挑出其中两个不幸家庭的女主角安娜,作为小说的题目?考虑到幸福家庭的唯一性,考虑到列文的家庭是托尔斯泰理想中的完美典范,列文很大程度上更是托尔斯泰的自画像,为何小说不以《列文》为题呢?
这部小说的巨大成功,主要归功于安娜这一美艳绝伦、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100多年来,光芒四射的安娜征服了无数读者,她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卧轨自杀的悲剧,让无数读者为之扼腕。一个勇敢追求真爱的美丽灵魂,在19世纪俄国虚伪、守旧的上流社会浓雾般的腐臭中,凋谢了。的确,那是托尔斯泰深恶痛绝、反复鞭挞的丑恶社会。但是,托尔斯泰塑造出如此光彩夺目、令人无限同情的安娜,仅仅是为了控诉万恶的旧社会吗?安娜的悲剧,完全是因为外在的社会原因,她本人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吗?
安娜一度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离婚、儿子,可以远走高飞,摆脱彼得堡上流社会的束缚,和弗龙斯基自由自
目录预览:
激情与家庭:读《安娜·卡列尼娜》【一把经典名著的入门之钥,一场现代婚姻家庭的反思之旅!刘文飞、格非、赵晓力、毛尖诚挚推荐!发掘原著中常被忽略的细节,从家庭社会学角度领略《安娜·卡列尼娜》的不朽魅力,在文学经典中探寻现代婚姻家庭问题的症结和解答!】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真诚的奥勃隆斯基
第二章 安娜的新生活
第三章 一切照旧
第四章 从忏悔到分手
第五章 婚姻是什么
第六章 多莉去看安娜
第七章 毁灭
附录一 谢尔盖和瓦莲卡
附录二 列文的人生观
引用论著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