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1644-1662

admin 2024年02月17日 86次浏览

南明史:1644-1662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美]司徒琳

内容简介:


中译者序

这本由美国学者司徒琳教授撰写的《南明史》的汉译工作,缘起于我的研究生导师秦佩珩教授(1914年1月—1989年6月)的建议。抗战时期,秦佩珩先生由北方流亡到成都继续他的教书生涯。面对外族的侵略,先生抚今追昔,对南明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后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品评南明人物和史实,砥砺民族气节,寄托对北国的眷恋。上个世纪末,当秦先生看到这本英文版的《南明史》时,就建议我和郭孟良等另外几位研究生将其汉译。其中既有他希望了解海外汉学发展状况的意愿,也蕴含着秦先生深厚的民族主义爱国热忱。然而,时光荏苒,当这本《南明史》汉译本问世时,秦先生已经离世。我们谨以此汉译本《南明史》告慰先师的在天之灵。

美国汉学研究创始于19世纪传教士对中国的研究,20世纪前期一批资深中国学者为躲避战乱,远渡重洋,进入美国高校,进行汉学研究。他们用英语写作,零星出版了一些汉学著作。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结束,为了解中国这个对手,美国公私机构,拨出专款,建立基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汉学研究。此后20多年,美国主要以台湾作为其汉学发展的依托,开展学术交流。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美国汉学教学体系也逐渐形成,著名大学都有专任教授主持和开办汉学课程。汉学学术交往重心也从台湾地区转到中国大陆。进入本世纪,越来越多的美国高等学府设置汉学课程,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关中国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大量涌现,其中不乏见解独到、值得存世之作。美国汉学已成为当今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不可或缺的一方重镇。

美国汉学有其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学术严谨。举此《南明史》为例,其书原文近300页,而注释、地图、索引、参考书目和附录等就占据130多页。书中所列中文、日文和西文参考书目达300多种。从这些参考书目中可以看出,原作者在《南明史》的写作过程中,已将有关南明的重要著述大致收罗殆尽,足见原作者治学态度的严谨

目录预览:

​ 南明史:1644—1662
中文版序
中译者序
英文版序
地图
引言
第一章 首次抵抗:弘光政权
第二章 首次失败:清朝征服长江流域
第三章 第二次抵抗:鲁监国与隆武政权
第四章 第二次失败:清朝对东南与华南的初期征服
第五章 复振与第三次抵抗:两广的永历政权
第六章 第三次失败与相持:大西南与东南
第七章 最后的抵抗,最后的失败
引用书目
中西日历对照简表
明清之际年号对照简表
中文版后记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