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校勘方法论

admin 2024年02月23日 76次浏览

古籍校勘方法论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王瑞来

内容简介:


Q6tVizYRI4XjRWgmFq597Nz6jIrRp0导言
此书题名为“古籍校勘方法论”,涵盖了三个关键词,“古籍”是讲对象,“校勘”是讲学科方向,“方法论”则为具体内容。其实,说到校勘,主要就是针对古籍而言,对古代以外读物的整理校订一般并不叫作校勘。因而“古籍校勘”是一个毋庸详释的连语。书名的重点是在后面。“方法论”云云,并非哲学意义上的理论建构,仅是字面意思,直白的具体方法的讲述。
校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行当。自从有了书籍的流传,甚至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的“有典有册”时代,应当说便有了这项工作。《国语·鲁语》记载春秋时期鲁大夫闵马父对景伯说:“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西汉刘向所描述的“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讲的都是校勘作业。西汉时代纸张或已发明,但尚未普遍使用,刘向、刘歆父子所校的“中秘书”,无疑就是竹简木牍,至多加上帛书。两人校书作业有一人进行,有两人操作,所以统称“校雠”。后世又因“雠”不雅驯,遂通称为校勘。
校勘成为一门学问,正是从具体校勘作业中产生的。刘向在从事校勘之际,后世校勘所遇到的各种讹误,他多数已经遭遇。如在校勘《战国策》时,“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战国策书录》);校勘《列子》时,“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列子书录》);校勘《晏子》时,“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晏子叙录》)。此外,还常见“以见为典,以陶为阴”(《别录》)。这些出自刘向的“夫子自道”,把后世校勘常见之形近而误、音近而误都涉及了。《汉书·艺文志》也谈到了刘向校书时遭遇的脱误:“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至少从西汉时起,历代历朝均设置和配置有.....

目录预览:

​ 古籍校勘方法论
书名页
版权页
导言
目录
综论篇
古籍校勘底本的选择标准
概说版本校
底本不误亦出校
他校的取材
版本有异同,他校定是非
他校亦记异
版本无据有事实
据典辨误
对校与他校之间
什么是本校
关于本校的两个问题
按断:以本校为据
“襄王枕上元无梦”——漫谈理校
再谈理校
........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