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之源
副标题:无
作者: (美)保罗·布卢姆
内容简介:
引 言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2005年,一位家住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作家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Virginia Postrel)听说,有个她认识的名叫萨莉的人患上了严重的肾脏疾病。如果没有人为萨莉捐献肾脏,她很快就得靠血液透析机过活了:每周要进行三次血液透析。弗吉尼娅了解了一些疾病知识,和丈夫商量好之后,便启程飞往华盛顿特区,把自己的右肾移植到了萨莉体内。肾脏移植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但是弗吉尼娅和萨莉并没有亲属关系,她们甚至都不算是特别亲密的朋友。但是弗吉尼娅说,她很同情萨莉的遭遇,希望自己能通过肾脏移植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为萨莉提供帮助。还有人做得更“过分”:他们会通过“matchingdonors.com”之类的网站,向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捐献肾脏或其他器官。
有人认为,这种无私的利他行为无疑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有上帝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植入这般高尚的道德原则。很多著名科学家都秉持这样的观点,其中就包括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他认为,人类这种甘愿为他人奉献的无私精神,恰恰证明生物进化学说有一个严重不足——它无法充分解释我们何以会产生道德判断、作出道德行为。于是他们试图向神学寻找解释。
虽然人性中有如此高尚的善心,但人性中也存在令人战栗的残忍。今天早晨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男人被女友甩了,男人就一路尾随,伺机往她脸上泼硫酸。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听说“纳粹大屠杀”事件时的震惊:毒气室、残暴的医生、
目录预览:
善恶之源
版权信息
赞 誉
引 言 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第1章 每个人的内心, 都活着一个苛刻的道德家 | 婴儿的道德生活 |
第2章 高尚的本能 能否打败自私的基因 | 共情和同情 |
第3章 正义怎么才能得到伸张 | 道德审判 |
第4章 世界上有两种人—— “我们”和“他们” | 人类的种族偏好 |
第5章 厌恶感是怎样把道德带入歧途的 | 共情的对立面 |
第6章 我们是否真的能够 对陌生人无私奉献 | 道德有亲疏 |
第7章 如何成为一个好人 | 超越道德本能 |
致 谢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