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真义
;
副标题:无;
作者: 未知;
内容简介:
序庄子其人,逍遥人间而无有比肩者。《庄子》其书,历经千年坎坷,理解者太少,误解者太多。直至今日,庄子的哲理思想,还需要重新认识。如何传承《庄子》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宝藏,尚需正本清源。最为严重的,是《庄子》的版本问题。《庄子》原始本流传于战国,编成者应为庄周弟子。成书的年代,应在庄子殁(前286)后至战国晚期。原始本共有二十余篇,五万余言。其中内篇七,是庄子自撰,庄子在世时大概已有流传。外篇,为庄子弟子或后学编撰成篇。题为二字的,应为弟子后学所撰。撰写或编辑者应有蔺且(撰《寓言》等四篇),魏牟(撰《秋水》等六篇),其他篇则是其他弟子或后学所编撰。西晋崔譔注本有二十七篇。向秀(约227—272)“唯好《庄子》,聊应崔譔所注,以备遗忘”,注《庄子》二十六篇(一说二十七篇)。崔、向所注,均依原始本。第二种版本,是汉初刘安本,由刘安(前179—前122)组织门客集体编辑,共有五十二篇,计十余万言。成书当在刘安生前。司马迁《史记》所述即此本。唐陆德明说“后人增足,渐失其真”。《晋书》记载: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司马彪(约240—306)“任秘书郎,转丞,注《庄子》”。司马注篇目依刘安本。第三种版本,是郭象注本。郭本把向秀本和刘安本拿来,删削原文,任意编织,做成了一盘杂拌。郭本流传后世,影响大,争论也多。据《晋书·向秀传》:“庄周著内外数十篇……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广之。”郭象(约252—312)取向秀之注,编辑、点定,又“以意去取”,择刘安本若干篇,增至三十三篇,分成内、外、杂篇,计六万余言。郭象删《阏弈》《意修》《危言》《游凫》《子胥》等整篇,以及他篇的部分,如今要确切清理,几乎无望;要恢复原貌,已经十分困难,除非有新的资料出土。《经典释文》注《胠箧》提到“元嘉中郭注本及崔、向永和中本”,证明
目录预览:
庄子真义
开始
内篇十二
庄子真义内篇第一 逍遥游
题解
今译
[注]
【释】
今译
[注]
庄子真义内篇第二 齐物论
题解
今译
[注]
今译
[注]
【释】
今译
[注]
【释】
今译
[注]
今译
[注]
【释】
今译
[注]
【释】
今译
今译
[注]
今译
[注]
庄子真义内篇第三 养生主
题解
今译
[注]
【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