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admin 2024年11月01日 59次浏览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未知;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及其与“大一统”之关系引言:“正统”释义“正统”顾名思义是帝王专享之概念,历代帝王无论是出身于贵族还是平民,在登基之初都必须勉力论证自身权力获得了天意的支持,同时还要经受世人对其执政得失的评价,以检验其统治是否具有足够的世俗正当性,否则就难逃王朝解体的命运。秦朝建立之后不久就迅速走向溃灭,即被后世史家看作是“正统性”缺失的典型表现。天意影响和人心规训相互角力,考验着中国帝王是否具备均衡治理王朝的能力。从西汉开始直到明代,“正统论”的主题和内涵发生了一个从依赖外力支配逐渐转入内心自省的剧烈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特性。“正统”之义取天地事物归于一,本于“一统”的观念。但“一统”有大小之别,“正统”首先描摹出的是一个空间疆域不断扩张延展的状态。孟子、荀子都表达过“天下”定于“一”的思想。当梁襄王召见孟子时曾突然发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的回答是:“定于一。”朱熹把这三个字解释成:“合于一,然后定也。”《荀子·仲尼》说“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明白指出“天下一”是个地理空间的范围。至秦汉时期,论者更明确以“大一统”说“正统”,李斯称誉秦始皇“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群臣为秦始皇议定“皇帝”之号时,理由就是始皇帝“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李斯也认为“一统”与“郡县”这个政治地理概念有关,“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这也是从疆域治理的角度立论。饶宗颐认为:“夫一统之事,始于秦,而从空间以言‘天下一统’之称,恐亦导源于此。”王吉上汉宣帝疏,更是把“一统”所包含的空间扩展这层意思升格为“大一统”之义,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同样是诠释《春秋》大义,董仲舒强调的是“《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目录预览:

​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版权信息
绪论:“中国”“天下”与“大一统”比较论纲
界定“中国”不易
论述“天下”之难
“大一统”之重要性何在?
本书主旨概要
第一章 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及其与“大一统”之关系
引言:“正统”释义
“春王正月”的政治蕴意
何谓“三正”?
“政治时间”的诞生:“尊王”与“一统”
从“说灾异”到“释符命”:方士化儒生的崛起
西汉儒家何以被边缘化?
谶纬制作与儒家身份的转变
“圣王”与“圣人”政治神话的构造与分流
“圣王”神话的产生与传播
“立义”与“立制”:“圣人”与“圣王”形象的分化
“天谴论”的退隐与“新功德论”的兴起
“文治”兴盛与“正统论”涵义的变化
宋代文武关系的转变与“功德合一论”
“进故事”与“纪纲”重整
从“前朝”到“本朝”:帝王故事里的教化寓意
“进学”与帝王的道德修养
“纪纲”与“正统”
先“自治”后“治外”:宋代“新夷夏论”
“自治”与“制夷”
以“文治一统”替代“疆域一统”
明代“大一统”观对宋朝理学思想的继承
明代士林对元朝“大一统”观的评价
“在德不在险”的地缘政治观
结语
第二章 清朝“大一统”观再诠释
引言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