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

admin 2025年01月07日 23次浏览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詹姆斯•戴森;

内容简介:


引言
1983年,经过4年的创造和测试,我设计的第5 127个气旋吸尘器手工原型终于成功了。也许我应该挥着拳头,从车间跑到马路上,尖叫着:“我发现了!”尤其是在经历了5 126次失败后,这本是我该有的反应。但是,我非但没有感到兴高采烈,反而莫名有些沮丧。
怎么会这样?答案在于多次的失败。一天又一天,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努力研制一种更加高效的气旋分离器,用于收集和分离气流中的灰尘。每天我都设计并制作出几款气旋分离器,并逐一进行测试,评估其除尘效果,期望它达到有效吸附0.5微米灰尘的效果——人类头发的直径为50~100微米,同时尽可能少地消耗能量。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听起来可能既无聊又乏味。我非常理解。但是,当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旦达到,就有可能为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开创出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你就会变得投入、上瘾,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人们常认为发明是灵光一现,现实恐怕很少是这样的。与最终取得的成功相比,发明的过程中失败更多。我甚至想把这本书叫作《詹姆斯·戴森:失败者》,但被人劝止了,因为这可能会给人误导。人们都想读关于成功的书。有趣的是,善于发明的工程师永远不会满足于他们的最新发明。他们往往会疑惑地看着它说“我知道怎么让它变得更好了”——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这是他们革新的开始,标志着产品性能将再次飞跃。
然而,如果未来的年轻发明家能够认识到,发明一种事物,例如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靠的并不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那种突然降临的灵感,而是对勤奋研究的明智追求,那么他们可能不会因为才华是做研究的先决条件这一观念而气馁。研究的过程需要做许许多多试验,要接受甚至享受失败,但还要继续试验,遵循从观察中获得的结论进行研究。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而非灵感。
我现在想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就像我为戴森工程技术学院首批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写致辞那样。那次典礼让我想起了52年前我

目录预览:

​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戴森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亲自讲述戴森哲学,12个关键里程、50多年的创造之旅,洞见工程师文化与发明家精神,让发明预见未来!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倾情翻译)
版权信息
献词
引言
第1章 成长
第2章 艺术学院
第3章 海上卡车
第4章 球轮手推车
第5章 马库
第6章 DC01
第7章 核心科技
第8章 走向世界
第9章 造车
第10章 农业
第11章 教育
第12章 创造未来
附录1
附录2
致谢


[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