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梁晓声小说精选集
;
副标题:无;
作者: 梁晓声;
内容简介:
自序 我和我的那些“知青小说”
“知青小说”四字乃姑妄言之;从概念上说是模糊的——知青写的小说?写知青的小说?抑或曾是知情者写的知青小说?
莫衷一是。
何况,“知青”这一概念也多种多样。它曾是知青的当年青年仅有经历的共同点、类似点;在人品、家教、学业程度、文化影响以及心灵的善恶方面千差万别,不能同日而语。
古今中外没有什么统一的称谓能像相同的帽子一样——任何人戴在头上便都是同一种人了。
我曾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知青。我笔下的所谓“北大荒知青小说”,大抵写的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当年又叫“兵团战士”。
军队编制、半军营化的集体生活方式以及管理方式、老战士们(他们曾是真正的兵,有的兵团干部还是经历过枪林弹雨考验的人)对知青们的军人作风的影响——诸种因素使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在当年与插队知青、农场知青总体“气质”上大为不同。
“气质”一词也是姑妄言之。
所以——当然的,我的“知青小说”中的知青们,也与别人笔下的“知青小说”之“气质”不同;这是由笔下知青人物们的不同所决定的。
如果我不曾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知青,断不会写那么多“知青小说”。
起初我写“知青小说”,当然很受所谓“知青情结”的促使。
怎么会不那样呢?
但后来就不是了。
应该说,从《雪城》开始就不是了——那时我已十分明了,我笔下塑造的只不过是一批曾是知青、返城后人生几乎要从零开始的青年人。知青返城了,知青经历不论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有多么深——他们,不,我们也不再是知青了。这是常识。
是的,自《雪城》后,我只不过在将笔下的知青人物视为具体的“人”来塑造,这后来一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某作家笔下的一个或一些工人,不代表“中国工人”;
某作家
目录预览:
人世间:梁晓声小说精选集(套装共10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电视剧《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叙写人世间的温暖与感动!)
总目录
父亲
目录
父 亲
北方的森林
钳工王
军 鸽
带锁的日记
冰 坝
母亲
目录
母 亲
黑纽扣
白发卡
蓝发卡
灭 顶
人间烟火
目录
人间烟火
失聪
唱歌女孩
雪城:全2册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