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的战争: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副标题:无;
作者: 马克·哈里斯(Mark Harris);
内容简介:
序言:珍珠港事件
一切先从约翰·福特(John Ford)说起。在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珍珠港的那天,他已经身穿军服3个月,身处离好莱坞3000英里远的地方。当轰炸的消息传来,已是海军少校的福特和妻子玛丽正在安德鲁·皮肯斯(Andrew Pickens)少将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的家中参加周日午宴。
[1]
一名女仆焦急地拿着话筒走进房间。“是陆军部……那帮人”,她结结巴巴地说出主人的军衔。少将离开餐桌去接听电话,宾客们在各自的座位做好准备。随后他重返宴会厅宣布:“先生们,珍珠港刚刚被日本袭击。我们正式进入交战状态。”宴会厅四下议论纷纷,少将夫人试图拯救这个下午,“光在这里兴奋于事无补,这已经是在这间饭厅宣布的第7场战争了”,她向福特夫妇展示墙上的一个弹洞,那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被火枪子弹射穿的。
[2]
“我不让人把它填起来”,她告诉他们。
[3]
玛丽·福特(Mary Ford)事后回忆道:“那张桌旁每一个人的生命从那一秒开始改变。”
[4]
但福特早已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彻底地,骤然地。1941年后期,电影业内大多数人,一如这个国家的其他人,都相信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场被同事看作只会笼罩远方地平线的战争阴影,却被福特看作一种必然,它要求进一步的准备,而且会回报做好准备的人。数月前,他就已经离开好莱坞来到华盛顿。那个9月,他把所有晚上和周末都用来监督海军志愿摄影分队的组建,亲自训练摄影师、录音师和剪辑师,让他们可以在战争条件下近距离完成工作;为了能够在颠簸摇曳的船上进行拍摄,他甚至使用了常平架平台。如果战争不可避免,他相信对战争的记录将必不可少,而这项工作绝不可以交给业余的人或者陆军部笨拙的官员。
即便如此,福特依然不可能是带领好莱坞迎战的候选人。他老到可以成为应召军人的父亲了,他已46岁,再过几年就会迎来第一个孙子。虽然在
目录预览:
五个人的战争: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甲骨文系列)
前折页
文前辅文
书名页
本书获誉
目录
序言:珍珠港事件
1 “这是我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2 “我内心和血液的号召”
3 “你肯定没有意识到有一场战争正在进行”
4 “一条信息有什么意义?”
5 “我们国家最危险的间谍”
6 “我需要等待命令吗?”
7 “我这里只有一名德国人”
8 “这将成为一个问题,一场战斗”
9 “我所知道的是我并不勇敢”
10 “你能雇用我吗?”
11 “危机时的好搭档”
12 “迎击或者逃避结果可能都一样”
13 “足以令它失去真实感”
14 “跟着我们只为了拍电影?”
15 “如何在军队生存”
16 “我不适合做这种事”
17 “我需要做出一部好电影”
18 “我们真的不知道这表面之下在发生什么”
19 “如果你相信这点,我们会非常感激”
20 “欧洲大陆上会有零星的突袭”
21 “看见什么就拍什么”
22 “如果希特勒可以坚持,那我也可以”
23 “时间和我们共同前进”
24 “你为谁而工作——你自己?”
25 “我了解人生的地方”
26 “为什么拍摄这部电影?”
27 “一段愤怒的过去在暴风中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