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帝国-从民族国家的崛起到英国脱欧
;
副标题:无;
作者: 【英】斯图尔特·斯威尼;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了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来,英国与法国和普鲁士德国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份及时而又富有远见的研究。
作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从这三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和文化关联中演变而来的;随着战争的破坏性逐渐增强,经济期待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开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来。然而,这三个国家很少同时处于和睦关系之中。
虽然整个欧洲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共同体,但其实不同的文化独特性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欧洲各国的结合,所以欧洲整合始终如梦。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脱欧是可预见也可控的。毕竟,这些根源为圣罗马帝国的联邦间血脉太紧密了,所以欧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国家组成的强大机构。
英国脱欧后,将在欧盟外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这样的“保持距离”,将凸显欧洲中心的实用主义和历史稳定性。
目录预览:
欧洲帝国-从民族国家的崛起到英国脱欧(经纬度丛书)
版权信息
前言 英国脱欧,民粹主义的异样还是怒火慢烧的反抗?
第一章 从神圣罗马帝国到德意志帝国:战争、政治和外交(1648-1864)
俄罗斯:第四股力量
1648年后的欧洲:三十年战争的遗产和“太阳王”
欧洲专制主义与宗教不包容:明显的分裂
威廉·佩恩以及早期英国的“联邦制”
联邦制下作为选帝侯的德国和英国
第二次百年战争
“太阳王”之后对“永久和平”的长期等待
普鲁士与三大国,或是五大国?
欧洲及周边的均势
英、法的大西洋主义,沙俄-普鲁士的“中欧”以及开明专制
德国以及反对“自由主义”英国的“保守势力”
5000千米外,英国被欧洲孤立
英国、法国以及“微妙的”早期自由主义
法国大革命与反封建战争:不团结的欧洲联盟的诞生
康德的欧洲联邦主义伦理观
新查理曼大帝拿破仑:全面战争与分化瓦解
第二次百年战争的结束和普鲁士的崛起
拿破仑与再次出现的反英情绪
维也纳会议后:源于仇视的团结——圣西蒙和塔列朗的英法协定
拿破仑阴影下的法、英、普鲁士—德意志民族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但通过工业实现统一还为时过早
1848年,欧洲的“转向失败”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