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恐惧与狂热
;
副标题:无;
作者: [英]凯特·萨默斯凯尔;
内容简介:
序言
人人都受恐惧和欲望驱使,我们甚至有可能沦为恐惧和欲望的奴隶。美国的开国元勋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在1786年掀起了一阵为各种各样癖好命名的风潮。此前,“恐惧”(phobia,词源为希腊神话中的恐惧之神Phobos)仅指生理疾病,“狂热”(mania,词源为希腊语“疯狂”)也只用来形容社会风潮,但拉什开创性地将这两个词用在了心理现象的描述上。“我将恐惧症定义为对某种假想的危险的恐惧,”他写道,“或是对某种真实存在的危险的过度恐慌。”他随后列举了18种恐惧症,对象包括尘土、鬼魂、医生和老鼠;还有26种新的狂热症,包括赌博狂、军事狂和自由狂。拉什还略带戏谑地创造出了一个新词——“回家恐惧症”,用来形容那些下班后不直接回家,非要在酒馆待上一会儿的男士。此后100年里,精神病学家对这些行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他们意识到,恐惧和狂热都是人类进化和个人经历留下的“伤疤”,是人类潜藏的动物本能和被压抑的欲望的表达。
19世纪初,拉什的狂热症名单上又增加了不少新词,到19世纪末,不论是恐惧症的词库还是狂热症的词库,都已经十分壮大。其中既有对开阔空间、狭小空间、脸红和活埋的过度恐惧(即广场恐惧症、幽闭恐惧症、脸红恐惧症和活埋恐惧症),也有强迫跳舞、游荡、计数、拔毛等行为(即狂舞症、漫游癖、计数癖和拔毛癖)。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焦虑:无手机恐惧症(手机不在身边就浑身难受)、棉花恐惧症(害怕触碰棉花)、小丑恐惧症(害怕看到小丑)和密集恐惧症(害怕密集的孔洞)。许多病症不止有一个名字——比如害怕飞行,我在这本书中选用了“恐飞症”(aerophobia)一词,但它也可以被称为aviophobia和pteromerhanophobia,或是更为直白的flying phobia。
所有的恐惧症和狂热症都是文化的产物:每当我们发现、定义新的病症,都
目录预览:
千奇百怪的恐惧与狂热
惠康系列再添新作,看萨默斯凯尔对恐惧“充满人性”的解读
序言
如何使用本书
恐惧症与狂热症 A-Z
恐惧一览
狂热一览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