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admin 2025年06月30日 18次浏览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图书封面;

副标题:无;

作者: 克里斯·贝尔;

内容简介:

兼听则明还是屁股决定脑袋?(推荐序)
设想这么一个情景。某天你上网,发现微信群里有人正在发表让你觉得荒唐至极的暴论,你顿感肾上腺素上升,忍不住写了一大段话驳斥他。就这样,你们两个一来一往,争吵起来,更多人加入讨论。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你开始引用极端的例子和观点,话赶话,观点越来越极端。到最后,你发现自己被迫站到了一个自己之前并不太认同的激进立场上,但是因为群里都是熟人,认输很丢面子,最后还得自己死扛。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扮演的是另一种角色:一看群里有两派人吵起来,就不敢讲话了。我们一边“吃瓜”一边庆幸,还好自己没下场,原来周围人看法有这么大的分歧,否则自己准成为被攻击的靶子,今后再碰到类似问题,说话一定要小心。
上述这两个场景,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在一些热点事件中,这样的故事时有发生。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这几年在微博、微信、直播间里,人们常常一点就着,争吵、退群、举报等激烈冲突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中国有句老话,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们一直认为能听到不同意见是件好事,可以帮助我们考虑得更加全面。西方的传统民主理论也持同样的看法,所谓好公民(good citizen)就是积极获取各方信息和观点,仔细权衡后再做出决策的理性人。这样的传统智慧也得到了现代政治学家们的肯定。比如大名鼎鼎的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商谈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就是这样一个规范化的理想民主模式。他认为,公民在理性商谈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才能让民主不至于成为一个徒具其表的统治工具。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政治学家詹姆斯·菲什金(James Fishkin)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哈贝马斯的看法。他在包括中国浙江温岭的全球多个地点进行过若干实地实验(field experiments),均发现公民在听取了不同观点和论据后,会不同

目录预览: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兼听则明还是屁股决定脑袋?(推荐序)
目录
第一章、回声室传奇
有关回声室的回声室
关于政治极化的新视角
第二章、我们为什么无法打破回声室?
打破回声室
坏的网络机器人,好的网络机器人
解答难题
第三章、打破回声室会发生什么?
帕蒂学习如何变得党派化
珍妮特
正确的感觉真好
艰难的态度调整
第四章、社交媒体棱镜
不那么理性的公众
社交媒体与对地位的追求
棱镜的力量
第五章、社交媒体棱镜如何推动政治极端主义?
孤独的“喷子”
你不认识的“喷子”
极端派的“异教团体”
透过棱镜看极端主义
第六章、社交媒体棱镜如何使温和派沉默?
温和的大多数
遭遇极端派
温和派有太多后顾之忧
温和派感到绝望
消失的温和派
第七章、我该注销自己的账号吗?
离开社交媒体是困难的
为什么社交媒体平台仅靠自身无法拯救我们
这取决于我们
........


[EPUB下载]